李相权 薛冬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对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给予了有力的支撑,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但我国人才的教育供给和行业企业需求在质量、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推进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制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为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简称数控)专业,如何针对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从而顺应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开设专业,积极自办或者与企业联合开办相关的产业,并把产业与技能培养紧密融合,形成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基础是“产”,目的是“教”,发展方向是“产、学、研”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对陕西省部分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及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当前陕西省中职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训设备比较陈旧。很多学校购置的数控设备因为使用年限较长、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存在陈旧老化的现状,加上技术发展快、资金投入不足,数控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2、所使用的教材不符合企业培养需求。当前中职数控专业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设备新技术等内容,未能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目标不明确。
3、不同职业岗位的学生共用同一课程体系。目前陕西省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有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维修等,但所使用的课程体系是一样的,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但专业深度设置较浅。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法是以归纳数控专业相关岗位能力需求为起点,以分析数控职业能力为基础,以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陕西省目前中职数控专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如下。
1、学校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回访毕业生等方式,明确不同实习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细分专业方向。
2、针对各专业方向,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工人积极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明确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时间分配、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等内容。
3、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制核心专业实训课程的校本教材或讲义,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引入实训教学中,方便学生在实习就业时进入岗位就能直接上手操作,从而快速融入企业。
4、进一步完善、优化实训场地、设备以及环境,将企业文化引入场地氛围的营造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5、改变评价方式,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入企业、职业鉴定中心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6、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引企驻校和引校入企共建生产实训车间、联合培养开办订单班等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学和课程改革。
1、提升中职数控专业的办学实力。针对中职数控专业目前所出现的问题,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改革,整合、完善、优化教学资源,以提升中职数控专业办学实力。
2、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产教融合模式下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身发展为核心,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了专业与产业、实训与生产、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对接,既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又降低了企业的新员工岗位培训成本。
3、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统一,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行业企业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充实到实践中,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推动学校专业发展。
产教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刚刚起步,还没有大量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实践的检验与修订,因此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信在全体职教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积极探索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让企业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