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祯田
最后通读本期文稿时,本来想写一篇关于文学性问题的刊首语。不曾想,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却引发了另一种感慨。
这两年,每到春节,许多人已不再指望传统年夜饭春晚能带来什么惊喜,却相互打问《中国诗词大会》什么时候开播。今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抢先登场,掀起一股新颖的“文化年俗”。而跚跚来迟的诗词大会同样没有让我们失望。从偏远的农家小屋,到喧闹的城市公寓,人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向了传统经典诗词,无论是“和诗以歌”,还是“诗词接龙”,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愈加富有诗意。
许多年啦,文学期刊的同仁在坚守文学纯真情怀的同时,也不时感叹着文学的落寞。如今再度反思文学走过的路程却发现,当初文学炙手可热,站在舞台中央时,其实早已变得不那么纯真丰润了。而当她走向边缘,反而逐渐回归了自己的本真。而与此同时,“诗”的因素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长开来,从居家装饰到电视广告,到处都浸透着诗的语言和景致。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群山村孩子的吟唱,让一首寂寞了三百年的《苔》,一夜之间在亿万人的心田里种下了诗的种子。这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诗样的生活吗?
春有春的鸟语花香,秋有秋的硕果累累。心中有风景,人生自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