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湘莹
(惠州市榕城中学,广东惠州 516000)
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这种生活节奏的加快就意味着人们对于任何事情都要便捷快速地处理,阅读也是其中之一。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学科,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汉语言文学旨在让人们努力学习汉语,掌握汉语言中博大精深的奥义,让每一个人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但网络时代的来临,从某些方面制约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使汉语言文学缺少了人们手写、认读的基础性技能,让人们以更快的形式对文字进行阅读。这严重动摇了传统文学作品的地位,而对文字的思考,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意识。
首先在形式上,网络时代的阅读区别于传统的纸质阅读,网络阅读具有很好的快捷性以及纸质阅读所不具备的“吸睛”功能。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简短的文字,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含义的段落,句子。与纸质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更加拓宽了人们的阅读面,使人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阅读形式,也使人们不再对枯燥的大篇幅文字头痛不已。同时也由于移动设备的不断增多,手机电脑的普及以及ipad和电子阅读器的高频率使用,使人们在空闲时间所进行的阅读更趋于碎片化,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同时人们在阅读方面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文学名著爱好者也喜欢在互联网上进行阅读,不局限于中国的文学著作,还可以搜集到很多国外的文学著作,从这方面来讲,互联网的普及与科技设备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阅读的快捷化要求,使互联网和文学著作能够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虽然在互联网上阅读文学著作更加方便快捷了,但结合文学著作的特点,依然存在大篇幅阅读的枯燥感,只是不同于纸质阅读,换了一种承载阅读的工具罢了。互联网的那些小说与段子不同于文学著作,那些更贴近于现代化社会快节奏生活,学生在进行轻小说与段子的阅读更能体验到娱乐感,越是这样,学生对传统的文学著作就越有距离感,甚至会主动疏远文学名著。也正因为这样,互联网与汉语言文学阅读就存在一定的冲突性,既想要互联网所带来的快捷,又想要传统名著阅读带来的文学素养提升,这样有些矛盾的想法正是当代很多学生的思想写照。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对于名著阅读多少是有抵触心理的,关键点就在于枯燥的大篇幅文字让学生望而生畏,而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把枯燥的文学阅读转变为视频播放给学生,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看法。并且,在进行文学名著授课时,教师应该从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名著作者的创作意境中,深入了解作者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对于作者产生好奇,对于故事产生好奇,从而对于这本名著产生好奇。在一系列的铺垫下,教师引领着学生缓缓进入名著的世界中,感受名著中文字的魅力。同样,在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还可以使用PPT、音频、图片等手段,从各方面对名著进行剖析铺垫,让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而有了兴趣,再学习名著就不再那么难了。
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时候,在名著里描写的一些场景中,学生往往很难有画面感,导致越读越枯燥,产生厌倦心理。在有场景对话的桥段中,教师可以挑选学生上台来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对名著里场景的还原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这个场景产生兴趣,从而去主动阅读名著;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名著中的场景充分理解,让学生读懂名著。这两方面都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想要去了解名著内所描写的故事。让学生不只会读,还要会演,这就可以整体提升学生对于名著的认识,让名著拥有代入感。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阅读教学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学生都会对单一的说教式教学产生困倦的心理,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提升对于文学著作的理解,从某些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名著内容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水浒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段时间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对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章节进行概述。这样让学生带有任务地去讨论,对于学习名著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想法,可以以不同视角全面了解名著,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总之通过分组讨论并提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为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增添文学气息。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可以很好地与汉语言文学阅读结合到一起,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方法。学生在进行文学阅读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了解名著。相信在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阅读之后,学生的总体阅读水平将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