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人“二梅兰”
——记雷艳云

2018-11-13 08:25马春生太原
娘子关 2018年4期
关键词:梅兰剧社山西省

● 马春生(太原)

1955年,山西省委书记陶鲁茄赴京开会时,毛主席问他:“你们山西省有个梅兰芳第二,现在哪里去了?”毛主席所说的梅兰芳第二,就是当时的山西省戏剧学校教师、山西省代县籍人士、人民艺人雷艳云。因演艺精湛,被观众称为“二梅兰”。

那一日,我在省图书馆查阅史料,偶然看到这段珍贵的史料,曲折凄婉,心绪难平,于是决定拂去历史的尘埃,为她写点文字。

(一)

39岁,生命如昙花一现。然而她苦难而辉煌的一生,足以让一个时代叹为观止,也足以给未来一种方向。读她的故事,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历来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与人民一起悲欢!

准确地说,她没有姓名。父母早逝,幼年就流落街头。8岁那年,被善良的定襄北路梆子名伶雷福禄收留,认为义女,才有了第一个名字——雷补枝。从名字看,就知道义父的心思,期望她添枝加叶,承继自己的艺术生涯。德艺双全的雷福禄待人诚恳,对义女更是百般呵护。亲传技艺,严格训练。5年之后,13岁时的她,就以俏丽多姿的扮相、清脆甜美的嗓音和稚意可掬的表演,出演《富贵图》《女起解》《秦雪梅吊孝》等戏剧中坤角,受到观众喜爱。然而命运不济,国难当头。1937年10月,日寇侵占了定襄县。父女相依,炭灰涂面,星夜出城,流亡避难。他们流落在山西雁北、大同和内蒙古丰镇、集宁一带,靠乞讨、卖唱为生。令人扼腕的是,义父雷福禄途中病逝。可怜的补枝着单衣、住草庵、宿破庙,漂泊度日……

辗转到了1945年夏天。八路军在怀仁大峪口围攻大同。补枝这时候正搭上了于汉如的戏班。戏班被收编后,补枝报名参加部队新组建的长城剧社,为纪念新的人生,她更名为雷艳云,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部队,她的思想境界和表演艺术得到了升华。担任了《打金枝》《拾玉镯》《日月图》《蝴蝶杯》《回荆州》《金水桥》《汾河湾》等古装戏的女主角,给晋绥边区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现代戏《浪子回头》《小两口一条心》中,她将传统的程式和生活表演,巧妙地融为一体,独具一格。在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中创造性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显示出神形兼备、唱做兼工的艺术魅力。晋绥边区军民送她一个响亮的艺名:“二梅兰”。

1947年冬天,长城剧社调往大军区,扩大为晋绥人民剧社,剧社设在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的兴县。一次,在岚县东村演出,贺龙司令员、周士第副司令员、陈漫远参谋长等首长来看戏。演出结束后,贺龙司令员说:“二梅兰戏演得不错,还得好好学政治、学文化哩!”后来,贺龙听说雷艳云的被子又薄又破,还打着补丁,就派人送了一床新被子。雷艳云看到床上的新被子,“哇”的一声就哭了:“是共产党八路军救了我,他们才是我唯一的亲人。”从此,她又有了一个义父——贺老总。

在人民剧社,雷艳云与指导员胡武宗相爱结婚。但是,随后,灾难又一次降临:孩子流产了。丈夫听到电话铃响,急忙拿起话筒,由于混线,胡武宗接电话时不幸触电身亡!……丧夫失子,悲痛欲绝。但坚强的革命战士雷艳云身体稍好一点,就满怀深情地出演了丈夫刚刚排好的《三打祝家庄》……

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主席从陕北经山西到西柏坡途中,在兴县蔡家崖的北坡露天剧场,观看了剧社演出的《打金枝》。高兴地说:“这个唐代宗很会处理内部矛盾,是场顾全大局,团结干部的好戏。”并冲雷艳云笑着说:“‘二梅兰’演得不错,你的个头比你妈(指扮演国母的筱玉馨)还要高哩!”以后,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徐向前等中央首长都看了《金水桥》这出戏。陈毅还给剧社写了一封信,对“二梅兰”及其他演员给予热情地赞扬。

1949年人民剧社在临汾一带为南下干部演出了两三个月。紧接着,雷艳云被调任七月剧社随军南下,西渡黄河,挺进西安,到达四川成都,一直在七军政治部所属剧社为军民从事演艺工作。她在《鱼腹山》中扮王兰英,在《河伯娶妇》中演西门豹夫人,在现代戏《陈铁茂报仇》中饰陈妻等,扬名成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2年,雷艳云回到了定襄县晋剧团任副团长,继续为群众演出。当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向山西领队询问了“二梅兰”雷艳云的情况。1955年,省委书记陶鲁茄赴京开会时见到了毛泽东主席。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面对毛主席的突然提问,陶鲁茄不知所指,经电话询问,才知道主席所说的二梅兰是雷艳云,一个安隐在山区小县的人民艺人。此时,她正抱病卧床。1959年,雷艳云被调省城太原,在山西省戏剧学校(山西省戏曲学校前身)任教,并当选为政协山西省第二届委员。

1963年秋,雷艳云在省城太原病逝,时年39岁。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派人参加了她的追悼会,对这位饱尝艰辛的杰出文艺战士,给予极高的评价。

(二)

“二梅兰”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寻访艺人的足迹,还原历史的真相,我奔走于各地。我大学的一位同学其母亲就是山西省兴县蔡家崖附近村里的。新中国成立后,他母亲随军挺进大西北,后来在青海省安了家。同学说,他母亲从小喜欢看晋剧。来到青海后,就只能听录音磁带了。孩子们为了孝敬老人,专门从老家山西买回了晋剧经典名剧播放机,但老人总是唠叨,说谁唱得也不如“萼梅兰”(兴县方言,称二为萼)好。这个信息对于我来说,可是弥足珍贵。2017年11月4日,我在连云港市通过手机视频专访了家住青海省海东市的张有兰大娘。张大娘1933年出生于山西省兴县蔡家崖附近的后木兰岗村,时年84岁。一提“二梅兰”,老人立刻神采飞扬,话匣子打开了:

——“1947年、1948年间,晋绥军区的七月剧社就驻在我们村(后木兰岗村),晋绥军区和晋绥边区政府的机关设在蔡家崖,后勤部队在五龙堂,军区和政府机关干部的家属都住在后木兰岗和石岭则村。七月剧社有两个名角:二梅兰和海棠花,她们不用伴奏唱得也很好听。

——“萼梅兰,我认识。她大个子,胖胖的,方脸,好人才,老百姓和部队上的人都喜欢看她演的戏。我十二三岁,有事没事就到演员住的地方看排练。萼梅兰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拉着我的手,还跟我们玩,给吃过馒头。剧社的演员还帮助老乡打扫卫生、做家务。老百姓和他们可亲了,像一家人一样。她们演出的戏有《打金枝》《明公断》《金水桥》。当时,剧社演出是在石岭则村,离我们村七八里,我们每天晚上扛上板凳到石岭则村去看戏。我一辈子喜欢看戏,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萼梅兰的男人(丈夫)也是死在我们村的,是黑夜里在家让电打死的。当时,萼梅兰流产住医院,早上两个当兵的用担架把她从医院的病床上抬到村里,让她看了一下男人的遗体。我当时听说也去了,见她伤心地哭,在场的人都流泪了。

——“我还同毛主席一起在石岭则村看过戏。有一天晚上演戏前,值勤战士让男人们坐在一边,女人和小孩子坐在一边,中间预留了空地和板凳;并叮嘱大家:要守规矩,不能乱走动。快开演前,来了不少首长,有一位个子特别高。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看戏,连小孩子们也没有吵闹的。第二天才听说是毛主席来看戏了。村里人高兴地议论了好几天。”

获悉雷艳云在山西戏曲学校工作过,我于2018年1月17日,来到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前身是山西省戏曲学校)与相关知情者进行了座谈。座谈获悉,1959年至1963年,雷艳云在这里工作了近四个年头。可惜雷艳云的档案已经无法找到;由于戏曲表演是口授手教,有关雷艳云在学校教学的音像和其他资料也无法找到。我在《山西省戏曲学校(1958——1998)》画册的“曾在学校工作过的同志名单”第六行中,找到了“雷艳云(二梅兰)”的名字,不禁感慨万千!雷艳云如果在世,应当94岁了,那时合作过的同事在学院已经难以找到,但七十岁以上的老师对雷艳云还是非常熟悉的。有的亲自看过她的表演,有的则听自己的老师讲过“雷老师”的故事。大家对雷艳云老师的敬慕之情深深感动了我。

——学校的张清玉、张绍文、刘克文三位老师都是1959年进入山西省戏剧学校的,当时他们才十二三岁,有一年他们在学校小礼堂看教学示范演出,雷艳云与另外两位老师演出过《法门寺》的折子戏《玉蜀记》,雷艳云老师在戏剧中扮演孙玉姣,演的是小旦。张清玉老师说,雷艳云老师生得白白净净,一表人才,个头一米七以上,这在女角中是少有的。那次演出,因为雷艳云老师身材高挑,演员道具服装中没有适合她穿的,所以她袖口是吊在半胳膊的。但这并不影响她的表演才能。她在台上的走步像水蛇一样串,她的眉毛耍得特别传神,这正是小旦角色的绝技所在。台下一片叫好之声,至今老师们还对雷艳云老师的绝技啧啧不已。

——张绍文老师说,旧社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只有造诣很深的名角才有艺名。雷老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有了艺名,说明她当时的表演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刘克文老师说,印象中,雷艳云老师好像有肺气肿和哮喘病,经常出不上气来。他还说,他的老师刘顺年曾经和雷艳云及其丈夫是七月剧社的同事,据刘顺年老师讲,雷艳云丈夫去世后,军区领导很重视,安葬时给他佩带了一支当时最高级的钢笔,可能是上海产的“大连珠”(金星牌的前身),还在遗体下铺了一条军用毛毯。

——马德英老师虽然没有见过雷艳云老师,但他的老师陈秀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同雷艳云是一个戏班的,经常给他们讲她的同事雷艳云刻苦练习基本功的情况。据陈秀珍老师讲,雷艳云天不亮就起来对着城墙练嗓子,冬天口中的呵气把城墙上的土都结了冰。

——老师们都觉得雷老师走得太早了,无论是对自己、对学校、对戏曲艺术事业都是一个大的损失和遗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西省戏剧学校的老师中,王妙玲、梁彩云、刘顺年、李毓俊等,都是雷艳云在七月剧社时的同事。对于作者来说,没有因缘早一点抢救雷艳云的史料,也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

(三)

大家在感慨,我也在感慨,但历史不曾忘记:二梅兰,一个苦难的艺人,一个真正的艺人,她的根始终深深扎在劳苦大众之中,她从大众中汲取营养,又回馈给大众纯正的艺术。她是一个人民艺人,一个真正的文艺战士。她的心,始终和大众一起。她诉说着大众的情怀,以艺术表达了对党的感恩。她平凡如草,高洁如兰。演艺精湛,终成大师。从来没有想过成名、成家、致富,只是把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民的感情,用艺术之花回报给人间;人民怀念她,她的才艺,她的品格,她的事迹,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二梅兰就是这样一位“幸福”的“文艺工作者”,她得到毛泽东、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重视和关心,党和人民给予她很高的荣誉。她代表了艺术的方向,当之无愧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史料来源:

1、《山西省志人物志》编写组、山西省图书馆共同编辑的《山西人物志资料》(第八辑)(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12月);

2、青海省海东市湟中路行署家属院张有兰视频口述;

3、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张清玉、张绍文、刘克文老师口述。

猜你喜欢
梅兰剧社山西省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戏剧演出
想象不是“想入非非”梅兰
冲锋剧社在唐县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寺梅兰
更衣室袭击案
教室里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