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平
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营,标志着中国剧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新建的大型文化设施,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总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运营管理这样一个国家级的表演艺术中心,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即便放眼世界,也无先例可循。
首先,国家大剧院的硬件管理环境难度之大世界少见,它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排练厅、90间化妆间、23间琴房、艺术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5个展厅、2个录音棚、135间舞蹈机械灯箱音响机房、餐厅、咖啡厅,还有90部电梯,规模之大,非常少见。
国家大剧院的软件管理难度也难以想象。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每年要运营1000多场商业演出和1000多场艺术普及活动。每年还要制造生产歌剧、话剧等20多部自制剧目,还要管理运营管弦乐团、合唱团、戏剧演员队和歌剧演员队等四个重要团体。此外,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形象树立、艺术品质的保障、舞台设备运转等,都是关乎世界剧院发展的大事。
最重要的是国家大剧院从一开门每年就面临着几亿元人民币的预算缺口,怎么解决?如何获得两个效益的平衡?如何让百姓对这个庞然大物有亲近感,把国家大剧院打造成真正像我们设想的那样,成为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人民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国际交流的巨大平台?
说实在的,我们当时心里非常忐忑,能不能把它运营成功,对经营者来说如履薄冰,幸好我们挺过来了,摸索出一条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有影响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纵览世界剧院发展和国家大剧院的管理实践,我觉得一座有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中心应该具备以下七个核心标志。
第一,看这个剧院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是否活跃,而不是首先看它挣不挣钱。因为剧院的性质就是艺术生产、艺术推广、艺术普及,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国家大剧院每年除了经营1000场商业演出,涉外演出保持在30%左右,还大力开展艺术创作生产。截止到2018年6月底,国家大剧院制作了82部剧目,其中歌剧62部,已成为全世界每年新制作歌剧体量最大的剧院之一。
第二,看这个剧院的艺术品质是否能够始终保持高水准。国家大剧院坚持高品质、高水准的中外高雅艺术,把艺术品质视为剧院的生命,名家名团名作高水平、大体量、常态化。十年来,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剧院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以及顶级艺术大师几乎都来过国家大剧院,到这里演出已成为艺术品质的象征。中国国家大剧院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品牌,广泛深入到观众和艺术家心中,并得到社会各界及市场的一致认可。这十年来,我觉得有一件事特别让我们庆幸,我们在观众心里植入了三个理念——第一,大剧院天天演节目;第二,大剧院演的都是好节目;第三,大剧院的票价不是最便宜的,但一定是物有所值的。这三个理念就如同广告一样植入观众心里,如果他有朋友来北京,他想欣赏高雅艺术,就一定会到大剧院来。
第三,看这个剧院是不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文化标志。放眼世界,从米兰到纽约大都会,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凡是知名剧院,几乎都是城市或者国家的重要文化标志,国家大剧院无疑也已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标志。
第四,看这个剧院能否为城市人民喜爱,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和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每年销售90万到100万张票,每年组织大约1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每年有180万人走进国家大剧院享受艺术熏陶,这些数字十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每年12月22日的开幕纪念日,我们从早上到晚上组织70场节目,大家都是免费进来的,有市民从早上6点开始在门口排队,每年都是这样的盛况。国家大剧院每年有50场周末音乐会,会员票价10块钱,是专为孩子们和老百姓准备的,这个票是最受欢迎的,凭国家大剧院的会员证一年可以换12张这样的票。很多人都说中国歌剧观众是小众,现在歌剧是我们所有演出中票房最好的品类,我们大量培养歌剧观众,我们与大学团委合作邀请学生们过来,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演出前给孩子们做导赏,在引发对主讲人关注的时候,他们也认真听取有关歌剧的知识。如今大剧院已成为首都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观众不出国门就可以欣赏到全世界最优秀的节目,并成为一种常态。
第五,看这个剧院是不是艺术家向往和集聚的地方。十年来,800多家中外艺术院团和30多万人次的艺术家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其中包括阿巴多、西蒙·拉特等享誉全球的艺术大师,中国艺术家更是不胜枚举。如今,来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已成为当今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新潮流,国家大剧院成为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地标,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巨大平台,成为全球艺术家向往和聚集的地方。
第六,看这个剧院是否拥有一套科学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国家大剧院通过十年实践,走出一条具有特色与活力的发展之路,开创了科学高效、优势鲜明、成熟稳定的运营管理模式——NCPA模式。在歌剧制作方面形成了科学完善并且具有国家大剧院特色的歌剧制作体系,这套模式很好地完成了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七,看这个剧院是否拥有一支专业化、国际化、多领域、高素质的艺术人才队伍。剧院的未来是人才,一流的剧院离不开人才的专业化支撑和职业化运作,国家大剧院通过专业化的人才布局,强有力的人才选拔,高质量的项目实践,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国际化、多领域、高素质的艺术人才队伍。这为剧院发展积累了雄厚的人才资源。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国家大剧院做到了以上七点,如果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中心,应该具备这几样标志。
作为一个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它的定位关系到国家大剧院的发展方向,作为凝聚新中国几代人期待与梦想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国家大剧院一定得明确是为人建造的,不是为了管理者或者小团体建的,我们确立了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基本宗旨。
首先,国家大剧院是公益性机构,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到文化成果和改革福利。第二,国家大剧院是艺术机构,通过传承展示优秀民族艺术及世界优秀文化艺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第三,国家大剧院是国家级机构,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体现中国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水平。
我们坚守“高品位,高水准,高雅艺术”的三高标准,定位国家大剧院不是剧场,是剧院,在此基础上超越一般的剧院形态,定位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也就是说国家大剧院不是租场地的,而是艺术机构。不为小众为大众,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是演出公司,是公益性机构,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成功的机构应该有自己科学的价值理念,由于我们坚持了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所以没有走弯路。要坚持高品质、高水准的中外高雅艺术展示,彰显大剧院的艺术尺度和我们的发展定位。我们不搞娱乐,因为高雅艺术的场地太少了,艺术应该由政府来扶植,娱乐则由市场来培育。
坚持创新和鼓励创新,积蓄剧院发展动力。崇尚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大众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坚持用艺术和市场的双重眼光审视所有项目,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平衡很难做到,双赢我觉得比较恰当。我们的艺术普及教育是靠三四百名知名艺术家支撑的,他们都是免费给孩子们、给观众做艺术普及讲演。我认为艺术和经济效益可以双赢,信守诚信双赢持久的经营原则,为剧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不在乎一场票的得失,但是在乎品牌的塑造。
要支撑剧院的理念和定位,就一定要有独特的运营模式,无论是经营剧院还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艺术规律,另一个是市场规律。国家大剧院以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为核心业务,以传播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重要手段,以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技术性保障为支撑。这套模式成功实现了艺术和市场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是符合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科学运营模式。
表演艺术中心不但要有准确的功能定位、科学的管理理念、高效的运营模式,还要通过有效的战略设计和组织设计,将剧院的宗旨理念、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