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渝
作者:冉江渝,西南大学。
历史沉淀出来的人文经典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这些伟大的著作可以从根本上塑造我们的人文品格、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尚,让廉政的伦理规范具有空间上的普遍性和时间上的持久性。历来关于廉政文化的研究很少关注人文经典的重要作用,这是廉政文化建设艰巨性徒增的原因之一。因此,探讨人文经典对于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启示,对于促进廉政文化机制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经典承载的是永久不变的根本道理,是历代伟人的思想结晶,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美学标准和伦理规范,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经典,就是承载了对于读者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典籍。”我们固然可以多角度理解经典的含义,但经典一定是代表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的作品。经典能够熏陶人的人文品格,塑造人的文化精神,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这种文化影响在党员行政过程中必然地会显现为廉政风气。
经历了漫长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尤能参与到当代廉政文化的建设之中,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要面对、遴选、整合这些人文经典中的思想资源,将其融入到廉政文化的具体建设过程之中,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与丰富的知识谱系。如果这些伟大的经典能够延续为当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那么新形式下廉政文化建设必然能迈上新台阶。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具有切实的实践品格和具体的实践力量,方能够唤起人心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否则廉政文化只能是空洞的文化符号,贪污腐败观念仍然难以根除。“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把抓作风建设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以文化整治作风,首先要检视文化的价值效用,而不能只是征用浅层的文化符号来做“面子工程”。将廉政文化的实践性摆在第一位,才能避免廉政文化建设只是流于表层。人文经典的重要功能就在于避免廉政文化与行政作风之间的结构性裂变,用人文涵养弥合精神与实践两者的罅隙,从而拓展乃至突破廉政工程的实践困难与价值阈限。
人文经典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信仰作用在于它能凝聚道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阅读经典虽然是一个漫长的“默化”过程,但其实际效力却远大于追逐短暂刺激的商业逻辑和权力法则。在当下后现代主义思潮泛滥的文化语境中,“四风”(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更具无孔不入的诱惑力。以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为主导的消费型、泡沫型文化诱发了奢靡享乐、权钱崇拜、技术理性、肤浅纵欲的后现代“共同文化”(common culture)。经典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各种叙事手法和艺术形象来感召人,唤回人曾经失落的庄严理想和价值信念,从而抵制相对主义怀疑论的思想倾向。
当前,中国的政治风气正走向“廉政新常态”,我们对于当下的廉政文化建设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文经典具有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寄托人的人文理想、凝聚人的信仰力量的重要作用,是参与廉政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文经典中的丰富思想参与到解放人类的伟大理想之中。
注释:
[1]蔡娟.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0(4):164—167.
[2]詹福瑞.论经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46.
[3]蔡武.增进对廉政文化的认同[N].人民日报,2014-7-4(5).
[4][英]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86.
[5]吴国斌.廉政新常态:成因、特征和未来展望[J].理论月刊,2016(2):172—176.
[6]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7.
参考文献
:[1]周卫东.廉政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376.
[2][意]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