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精神 光照千秋

2018-11-13 04:43纳文洁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井冈山文艺革命

纳文洁

井冈精神 光照千秋

纳文洁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胜利90周年,同时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井冈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的红色圣山”。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是一座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英雄之山,也是中国革命文艺的红色摇篮。井冈山上从来不缺生动的故事,更不缺优秀的文艺作品。

1928年,毛泽东同志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一首以坚实的现实主义笔触和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激情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

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首词既是写38年后重回井冈山时沿山路登攀所见之景,更是抒写不畏艰险与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之志。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表达了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2011年,由云杉同志作序的刘上洋散文集《高路入云端》出版,让我们领略红色文艺的刚健之气与崇高之美。标题《高路入云端》便取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赋予作家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

21世纪以来所拍摄的《井冈山》、《红色摇篮》、《赣水苍茫》等影视剧,都是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主线,表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理想,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事业一定能够成功。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不怕死,不畏难,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的铮铮誓言,实践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艺术家对着世界讲述井冈山的故事,用艺术的手法倾情演绎井冈山精神。

余艳的报告文学《板仓绝唱——杨开慧手稿还原毛泽东爱情》让我们得以体味到一段爱情与信仰铸就的青春绝唱。1930年,29岁的杨开慧眺望着井冈山方向,壮烈牺牲于长沙识字岭,临行之前,她留下的遗言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杨开慧用热血浇注了对信仰的忠诚,用生命托起了对丈夫的挚爱,她心中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已成为她爱情的最大动力。

当代作家姚波烈是井冈山这块红土地上走出来的本色作家,已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山不在高》追溯了20世纪20~30年代之交的井冈山斗争, 艺术地再现了井冈山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击败了敌人的白色恐怖,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走出山门》和《五味泉》则深情描绘了这块红土地从20世纪60至70年代到90年代的巨大变迁。深刻揭示了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过去,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才能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真理。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在于,它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在开创中国革命崭新时期和开辟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上所具有的示范性和先导性。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催生伟大的力量,伟大的力量必将成就伟大的事业。井冈山精神就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我们更要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首先,文艺创作要高举旗帜,凝心聚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其实就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史,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而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史。红色文艺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明确的政治目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坚定的政治路线、系统的政治理论,这是由其政治属性决定的。唯有全民族在精神上达到高度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和天灾人祸面前屹立不倒。近年来出现一股矮化英雄形象,戏说红色经典的歪风邪气,此风不可长。如果我们的后代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历史,尤其是革命斗争史,长此以往,民族的文化记忆将被中断,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将被淡漠,历史的血脉将会梗阻。文艺作品是文艺家的个性创作,但是文艺更要传递正能量,礼敬英雄,要接地气、通人心。红色文艺中蕴含着的坚定信仰、奉献意识、质朴情感、乐观精神等高贵品格,恰恰是当下社会种种人文精神缺失的珍贵补偿。要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文艺就是保护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红色文艺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红色文艺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

1998年,女革命家曾志的骨灰被护送到井冈山,撒在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旁的一处僻静柏树下,墓碑上刻着四个字——“魂归井冈”。广播剧《我的母亲曾志》通过曾志女儿陶斯亮的深情讲述,以曾志一生“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为主题,再现了曾志从井冈山出发,最终魂归井冈山的曲折故事和艰难历程。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奶奶叫曾志》也讲述了这位革命女性的皇皇母爱和作为革命志士的忠贞信念,以及共产党人的无言大德。曾志的故事明确告诉我们,对党的忠诚和坚定是可以战胜一切的力量,万众一心的精神支撑着红军战士们度过所有危急的时刻。文艺家要把握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写好滋润心田的红色故事,拍好震撼心灵的影视剧,唱好让人难以忘怀的红歌,诞生让广大群众感动、激动、震动的红色文艺经典,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文艺创作要面向基层,深入民众

文艺作品总是要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文艺作品应始终把镜头、笔触、麦克风对准人民、反映人民,扎根乡土,不忘初心,形成“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高度自觉。文艺家要始终把作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注重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汲取养分,要反映人民的愿望、追求、忧乐、自信,在主题提炼、内容表达、形式呈现等环节多下功夫,打通乡土血脉,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艺,与人民同行,为时代放歌。

井冈山题材就像一口古井,像一座宝库,永远挖掘不完,井冈山精神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大家耳熟能详的《打败江西两只“羊”》《红米饭南瓜汤》《空山计》等经典歌曲都是根据江西民歌改编的。《井冈山上太阳红》也是艺术家深入民间采风,收集素材,引发灵感而创作出的佳作,其歌曲的原型就是广泛流传于井冈山地区的《采茶谣》。《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是一首在革命老区江西被传唱几十年的抒情经典民歌。歌词是在井冈山红军宣传队的江治华搜集整理,并于1927年随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时创作的。曲调为这名红军烈士的后代、原唱江满凤于1982年用当地客家山歌曲调所配。2007年该歌曲被用作建军80周年献礼片电视剧《井冈山》中的插曲,传唱至今。“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人民前进的方向,邓伟民创作了歌曲《永远的井冈山》,胡刚毅创作了诗歌《永远的井冈山》,当代作家刘兴华、王斌斌、王子威、郭兵、马穗来等也都发表过散文或散文集《永远的井冈山》……事实证明,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激活传统,融入时代,才能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其三,文艺创作要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集中体现。老一辈文艺家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红色经典,更是不断探索,攻坚克难的艺术事业和艺术精神。面对文艺创作中的重重困难,需要我们发扬井冈山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迎难而上。写过长篇小说《根据地》的作家党益民说:“写作不是我的职业,只是我灵魂栖息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做文化学者,而非文化商人;要做出版家,而非出版商;要有学人风骨,而非奴颜媚骨。要成为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就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著追求,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攻坚克难的勇于担当。“察人所未察,思人所未思,悟人所未悟,言人所未言”,认真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精益求精,积极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文化血脉的延伸,需要传承,更要善于创新,方能激活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时代背景变了,传播方式变了,接受主体也变了,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好时代的主题,这样才能诞生时代的经典。变的只是形式,那些融入血脉的精神文化将永葆青春。文艺家应以新的视野、新的框架、新的史料、新的见解,生动展现共产党人创建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轨迹与丰功伟绩,深刻揭示堪称中国革命精神传统之源的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现在我们写“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这些历史事件,和几十年前肯定是不一样的,不仅要反映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打响了第一枪,还要表现出这支军队是一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要写出这支军队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党指挥枪,这是中国特色,是中国优势,这才是军魂所在。

革命历史题材和井冈山题材的出版物浩如烟海,江子的散文集《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的写法和展现的精神风貌别具一格。作品以人物命运为经,以井冈山革命历史事件为纬,由十七篇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年代人物命运和历史细节的散文组成。作者撇开了宏大叙事的套路,以“还原现场”的方式,“小”而“细”的写作,原生态地表现那段历史的艰难、慷慨与悲壮,使人感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表情,感动于令人耳目一新的情感表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

另外,在新时期红色文艺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增强红色文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丰富红色文艺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将红色文艺外化为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和先进的传播方式,与新型文化产业结盟,走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红色文艺的发展和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井冈山精神,传递正能量,坚持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更好地激发全社会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担负起为民族塑魂、筑魂的文化使命。让这种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溯水探源,源远流长,让文化血脉在传承中深化、升华,在血脉相承中坚守对美好生活的真诚向往,找寻到实现梦想的不竭动力。用它点亮理想之光,补足精神之钙,并延展成为井冈山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双翼,承载托举中国梦。

(作者系云南大学文学院2015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万吉星

猜你喜欢
井冈山文艺革命
永远的井冈山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1942,文艺之春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