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永魁
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量的比重,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在外部市场条件变化、原材价格波动、企业融资与内部经营管理、扩张发展等方面出现问题,极易引发风险,再加上担保圈内“蝴蝶效应”的蔓延,甚至会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因此,需要各方合力探索有效方式化解县域中小企业风险,着力运用针对性措施,促使企业再生发展,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研究化解县域中小企业风险,首先要从“企业”开始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风险以及风险的处置问题。
(一)“企业本质”理论综述
1、古典企业理论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是工厂形成的原因,而工厂的规模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劳动分工理论强调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将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从而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
2、新古典企业理论
其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信息是充分的,整个市场体系的资源配置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该理论基本上把企业看成一个外生给定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函数,企业是一个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黑箱”组织。
3、现代企业理论
(1)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企业产生的原因是在内化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节约了“交易费用”,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一种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组织。
(2)企业的团队理论。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团队生产”。一个产品由该集团的几个成员共同制作,并且成员之间的生产力相互关联,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力。为了减少成员的懒惰,须让一些成员负责监督工作。
(3)企业的契约理论。张五常(1983)提出,企业与市场的区别是程度的问题,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合同安排。企业不是为了取代“市场”,而是用“一个合同取代另一个合同”,即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因为产品或商品是市场的交易对象,而生产要素才是“企业交易”的对象。
(二)“企业重组”理论综述
李大勇、达庆利(2000)认为,企业重组是企业识别,培养和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过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资产(资源,能力)重组,使企业协调发展来获取和维持长期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风险类型
(1)融资风险。肖丽容(2008)认为,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是由其固有的弱质性所决定,财务风险很容易被市场风险转化为融资风险。使得金融机构必须对融资风险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做出谨慎的抉择。融资风险包括直接融资风险和间接融资风险:直接融资风险主要包括股票债权融资风险与并购融资风险;间接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与租赁融资风险。中小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经营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其在经济波动和市场风向变化中表现出的脆弱性,使中小企业生产环境不断恶化,银行发放信贷也越来越谨慎,可能会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补偿风险。
(2)经营风险。陈晓明(2008)认为,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各种内外部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各种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
(3)管理风险。沈炯阳(2014)认为,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好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挖掘专业、知名的管理人员,再加上资金限制,对企业管理的投入较少,导致企业的管理落后。
(4)财务风险。刘海娟(2014)认为,中小企业出现各种财务风险的潜在原因是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中小企业很难建立较为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在实际财务管理活动中对成本把控不严密,财务控制方面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控的局面,财务报告处理披露制度未完善,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运行效率低下,对各项财务报表缺乏正确及时的审核,企业没有制定有效的审计制度,无法准确地预測评估财务风险,对财务审计不到位,只有在一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企业财务管理时,企业才意识到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再加上银行贷款利率较高,进一步加深了其危害程度,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案例一:某县宇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重组为某县宇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案例。主要特点是企业业务板块清晰,主业竞争力强,但由于担保企业遭遇还贷危机,担保贷款无法落实,银行纷纷抽贷,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企业整体重组为某县宇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大部分银行债务,促使企业重生。
某县宇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所属行业为照明灯具制造 (光伏产业),是北方最大LED灯具生产厂家,获得了国内COC、美国UL等认证,是中国照明协会理事会员。2012年末,公司在全国700余灯具厂家中排名第11位。2013年9月,该企业共有5587.5万元银行融资到期,企业还款困难,资金链有断裂危险。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互保圈断裂,新的互保企业难以落实。二是区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抽走,没有及时续贷。域外银行的抽贷,造成了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流动资金周转失灵,后期银行贷款还款无以为继。该县政府部门成立重组工作组,由县长为组长,人民银行、法院、审计局等多部门领导人为成员。在工作组的努力协调下,达成了由政府及11家公司签订的重组框架协议书,明确了新公司的设立、资产收购、金融机构债务处理、关联债权债务处理、恢复生产等事宜。重组后公司获得了首笔贷款,金额为4860万元。截止2017年10月末,该公司订单5.4亿元,较年初增长22.15%,同比增长41.28%。
案例二:某铜业有限公司——企业基本面良好,主营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因原担保企业出现问题,不再续保,担保悬空,无法继续从银行获得货款,流动资金链断裂,重组进程阻滞,需要探索新的重组模式。
某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8000万元,所属行业为制造业铜压延加工,经营范围为铜材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并已获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证书,且与国内多家铜市场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产成品销售市场广阔。该公司与其他三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属集团关联,但没有合并报表,各单位均单独经营核算。2016年9月始,由于该公司的原担保母企业被收购,到期的担保不再续保,致使企业在银行的到期业务无法续作,企业停产,银行贷款成为不良。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针对该公司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人民银行、法院、审计局等多部门领导人为成员的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协调重组工作。由于收购方拒绝承担该公司债务,银行债权保全工作受阻,截到2017年5月末,该公司5.62亿元的银行融资处于不良。
两家典型企业风险缓释并寻求重组化解风险的过程中,有成功重组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即使是成功案例,风险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深入分析这些典型案例,有助于为通过重组方式化解企业风险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偏离“企业本质”是企业出现风险的根本原因
深入分析两家典型企业风险成因可以发现:当前该县部分企业出现的资金链担保圈风险,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结构不合理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宏观环境密切有关。但从根本上看,企业风险的爆发是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缺乏,治理机制不完善,高负债经营等非理性发展问题所导致,本质上是企业偏离了“企业本质”。例如,某铜业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产业过多、规模过大,导致整个企业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投入产出低效运行,资金占用增加,企业风险传递给该子公司。某县宇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盲目投资,大量短期借款长期占用,资金周转风险较高,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在市场环境及汇率风险的冲击下,企业资金风险爆发。
(二)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风险易导致银行非理性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相当一部分企业出现市场需求下降、经营勉强维持、盈利能力不足的局面,而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收缩规模以适应宏观形势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跨度。在此期间,一旦企业因外部冲击等原因出现资金风险苗头,债权银行基于自利的行为逻辑将选择抽贷、压贷等“个体理性”行为,进而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某铜业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个别域外银行抽贷为导火索引发企业风险的案例。
(三)政府的及时介入有利于企业风险处置
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政府介入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处置方式包括破产、救助、重组等,且政府应当从短期救助和长期校正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政府的行政强制力、协调力和信息优势,促进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减少集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如案例中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召开风险专题会议,勘定处置方案等。二是政府干预需要迅速改变银企双方的预期,降低银行抽贷压贷的冲动,避免企业信息封闭、逃废债务。三是提供必要的制度供给和短期资金支持,如运用政府增信方式替代企业担保、提供过桥资金等,提高企业信用水平。
(四)企业风险处置的根本出路在于恢复“企业本质”
在外部宏观环境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在风险爆发后一味寻求外部治理,则只是风险的延缓,不会从根本上化解企业风险。企业如果要继续生存,必须恢复“企业本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清晰的责任制度、规范的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运用职业经理人的专业优势,提高企业内部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更好的与资本、技术对接,增强企业活力。例如,某县宇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风险爆发后及时采取措施,引入战略投资者,突出企业技术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一)政府应对中小企业融资加大力度
中小企业固有的“弱质性”使其在市场中生存困难,再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政府更应对中小企业提供利于其发展的优惠条件。一是设置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的专门机构,建立信用资讯数据库。该机构通过金融机构、人民银行、法院等有关部门,对相关机构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建设信用数据库,同时对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评估,提供融资支持;二是由政府选取大型、有资质的政府控股担保机构作为平台,运用专业担保机构转嫁担保風险;三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没有好的风险管控机制,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诸如资金周转不灵、银行融资困难、投资项目得不到预期回报等风险。加强企业发展和风险研判,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防止引发灾难性风险,是企业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最佳途径。
(二)企业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要求企业首先必须确定最优融资次序。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从隶属程度看,企业应该优先选择内源融资,在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求时,再转为外源融资。其次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严格的融资运作机制,使融资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多种有效、便捷、快捷的融资方式,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约束机制的完善。
(三)银行完善信贷机制优化金融体系
一是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革新信贷机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银行业要革新观念,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筹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所以大力发展银企间的“关系贷款”,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使银企之间互利共赢;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完善资本市场结构,通过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2]李双,张海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管理科学:2016年第4期.
[3]陈湛匀,马照富.金融租赁实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4]王小芳.我国中小企业租赁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策略[N].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