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

2018-11-12 10:30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商品经济代表大会教训

认真回顾这40年的历程,并从中找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来指导今后的行动。经过研究、分析、思考和总结,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砥砺前行,就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

一个基本教训

什么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我认为主要教训就是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

在这40年中,凡是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推进得比较好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就表现得比较好,人民群众的福利也得到了比较多的提高,社会和谐的气氛就能够保持。反过来说,当改革进行得不顺利、甚至出现了曲折的时候,那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遇到挫折,各方面的进步就会出现减慢甚至倒退。

曲折中不断前进

我们的改革是在一个目标指导之下曲折前进的,40年的改革过程中有很多的波折和起伏。研究这样一些波折和起伏是能够加深我们对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认识。

比如说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大家都觉得总方向是市场取向,当时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但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跟国际经济学的主流已经隔绝了很多年,因此,当时是用前苏联学来的政治经济学解决问题。几年以后,发现并不太成功,于是就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曲折,推向计划经济为主。

1984年,我们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往前进了一步。三中全会时,我们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叫做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但那个时候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各自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经过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反复讨论、选择,在1985年全国党代表会议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者叫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形态,最后选择了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模式。

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曲折,最终导致了1992年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50条纲领,确定了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使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个决定的贯彻使得世纪之交时,中国经济实现了真正的腾飞。

可是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2005、2006年,部分人认为要强调国家的管理,强调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甚至出现了某些“国进民退”的现象。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的纲领,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綱领相比,更加丰满、更加准确,而且,改革的目标设定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36项改革措施,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现在看起来也是非常恰当的。

虽然有很多曲折,但所幸的是,每经过一次曲折,其实我们都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十八大以来做出的各种决定落实到位。

提高效率是关键

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所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没有到位,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我们把它形容为一种“翘翘板”式的经济运行状态。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投资去拉动的,而大量的投资又造成了过高的杠杆率,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之下,宏观经济政策就很难处理,如果要降杠杆,那么增长率就下去了;如果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那么杠杆就上来了,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几率就增大了。

有没有出路呢?关键因素就是要提高效率,只要能够提高效率,这两方面的问题就都能够解决。但是效率能不能提高,归根到底是要靠改革。

所以说到底,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的决定,特别是要贯彻十八次代表大会、十九次代表大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决定,把它落实。现在看起来,落实不是很容易的。

336项改革措施,应一项一项的讨论,需要调整的就调整,在我看来总体来说是适当的、正确的。

现在出现的一些现象值得注意,比如今年年初说要消灭私有制,最近又是要退出。这都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如果有道理就需要通过辩论来达成一致,一项一项的把它落实。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代表大会教训
怀柔区工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
我校社科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教训
教训
献给中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外一首)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商品经济浪潮下明末“鬏髻”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