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投资司司长欧鸿、副司长韩志峰,财金司司长陈洪宛,法规司巡视员郝雅风出席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工作情况。
欧鸿介绍,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工作部署,积极推动落实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新进展。
一是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持续加大民航、铁路等重点领域开放力度,吸引民间投资积极参与民用机场、高快速铁路项目建设。部分垄断行业通过混改积极引入民间投资,近两年组织实施三批50家国有企业混改试点,目前已有8家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完成混改,引入各类投资者40多家、社会资本900亿元。
二是推进实体经济降成本。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降低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等超过1500亿元,落实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超过800亿元。进一步挖掘银行减费让利潜力,取消1项、暂停6项收费,扩大2项免费政策范围。
三是努力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准备金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通过设置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微或“三农”贷款达标的金融机构累计额外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4.5-6.5个百分点,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机构占比超过98%。
四是推动产权保护改革取得实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印发实施产权保护工作2018年重点任务清单和深入做好产权保护文件落实工作的通知,产权保护工作打开新局面。甄别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取得重要突破,张文中案改判无罪,对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60多个部门累计签署37个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推动法院执行、纳税管理等重点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深入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截至目前,被列入失信被执行名单的政府机构超过5000家,整改率超过99.7%。
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确保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坚决落实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有关要求,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充分发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七是大力推广宣传地方促进民间投资典型经验和做法。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河南许昌市召开了全国促进民间投资经验交流现场会,宣传推广许昌市等地促进民间投资经验做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回升态势,今年1-7月民间投资增长8.8%,比整体投资增速高3.3个百分点,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欧鸿同时指出,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领域对民间投资进入仍存在隐性门槛,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负担重等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要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郝雅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決策部署,坚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简政放权持续深化。五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大幅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分别压减至48条、45条。
二是事中事后监管同步加强。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及时公开查处结果,提高了监管效能和公正性。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探索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监管模式。
三是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基本建立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打通国务院部门建设的42个垂直信息系统和694个数据项,初步实现了71个部门、32个地方的“网络通”,16个重点领域的“数据通”、“业务通”,开展“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投资项目审批难点问题征集行动”等。
随着各项改革持续深化,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五年来,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已经超过1亿户、增加近80%,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超过1300万人,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2/3。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
为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发展的良好势头,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激发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严鹏程表示,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家发改委已经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文件对相关工作做出部署安排,目前,正会同有关方面抓紧落实。下一步,将从五个层面发力:
一是抓放宽准入。继续大力清理针对民间资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各类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下更大力气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解决好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
二是抓政策支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研究推广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做法,鼓励地方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支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是抓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力度,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解决好“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
四是抓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数据资源集中和权威的优势,有效释放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信息,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向,向民间资本集中推荐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引导民营企业通过PPP模式规范参与基础设施等补短板建设,解决好“不知道往哪投”的问题。
五是抓产权保护。推动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地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问题,增信心、稳恒心,提升民间投资的“安全感”。
(本刊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