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敏惠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去体验、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我们教师需要用心思考和研究的方向.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更是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只有通过从认识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亲身感受和体验,才能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下面我就以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物品认识开始,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探索知识之间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入三角形的认识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但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世界里充满了图形,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好奇和乐趣.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身上的这种爱探索、好奇的天然的本能,引导他们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规律、寻找方法.
课堂引入,我这样开始.
师问: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爱、最珍惜的物品是什么?
学生们各抒己见,说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其中许多学生说到了红领巾.
师问:你知道红领巾它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形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它,好吗?
(我从认识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红领巾入手,来引入三角形的认识).
再问学生:你还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和红领巾相似的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这样的问题一下子点燃了学生们想象的热情,说出了许多他们熟悉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树叶、毒蛇的头、三角形屋顶、自行车三脚架、蝴蝶的翅膀、飞机的机翼和机尾、鱼的尾巴、猫的耳朵……)
教师用幻灯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形似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再次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体是三角形形状的,体会到学习和认识三角形的重要性.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数学上三角形的定义,学生就会很容易轻松地认识了三角形.
这样的引入拉近了高深数学知识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二、通过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学习新的知识点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剪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从中学生体会到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再让学生动手,用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拼图.
师问: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图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拼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其中就有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学生通过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有了自己动手拼接这个过程,因此,当我再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边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很容易通过比一比,量一量就找出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新圖形,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时还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心,学得主动而有趣,记忆也深刻.同时,学生还体会到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
三、学以致用,激发学生们创造的热情
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图形.
师问:你会把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组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图形吗?试一试.
这样的活动是学生们最拿手、最喜欢、最开心、最得意的事情,当然要参与.于是整节课的高潮来了,学生们开心的、专注地开始了他们的创造工作.
这时候的我除了观看、欣赏、赞美,为学生们叫好,就是表扬、表扬、再表扬了.学生的作品有机器人、航天飞机、轮船、车、房子、人、树、动物等等,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真实地见识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候我感觉自己不是教师,而是一名学生了.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品开始,通过折、剪、拼等活动,不仅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图形,也学习了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还体会到了图形创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把学习新知识寓于玩中,在玩中学,学得轻松、自然、有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空间观念,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兴趣.
“数学很有用”,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怎样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的王国里,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是我们教师每节课需要思考和实施的.学生就像一个火把,只要我们去点燃,它便会燃起熊熊的火焰,照亮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