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黎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国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高中数学内容不同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主要学习如何对知识进行探究,且需要具备思维逻辑较强的能力才能把问题有效地解决.为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合作氛围,让班里的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地参加各项教学活动,促进和提高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合作能力.课堂合作小组学习是一项新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其主要作用在于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下增进友谊,互相传授学习方法和讨论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相互学习的氛围,对于提高学生总体成绩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在一些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领悟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教师虽然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配和调整,但是没有合理地分配,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划分,而是由简单的顺序、成绩高低情况和性别上进行区分,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严重的话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界限的,就像没有种族歧视一样,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应抱有宽容的态度,每一名学生都是聪明的,都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帮助才会步入正轨.教师安排的不合理,会因为小组成员的个体水平差异而导致总体水平下降,分配不均匀导致学生之间讨论问题会产生争执,甚至无法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降低了小组整体水平和成绩,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小组中成员互动较少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各个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讨论后,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往往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相对较积极,对于讨论的问题会主动地发言和探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跟不上他们的进度,在讨论的过程中互动较少.当教师要学生发表意见时,往往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发言,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忽视,因此,造成小组成员无法做到整体成绩的提升,而部分教师没有注意到此现象,导致对学生无法一视同仁,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总体下降.
二、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所用到的应对措施
(一)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后,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發表意见,使得小组成员总体水平得以提高.在小组中,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会产生互补性,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得成绩差的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和积极发言,在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学生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懂得如何虚心求教,从而得到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小组分配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小组中可以竞选一名负责任的学生,由这名学生带动其他人,使小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帮助学习困难和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得以转化.另外,小组中还可以分配更多的职务,例如,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使得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有任务可做,在担当不同的角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能力提升,最终使得学生的成绩和水平总体提高.
(二)小组中要明确学习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如何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另外,教师要对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技能的提升.例如,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时,教师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对知识点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在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和描述方式做好探究,教师对小组进行划分,由3人或4人一组,对每一个产生的问题都做好记录和探究,然后由小组成员进行总结,提出的问题为:(1)任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和斜率吗?(2)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倾斜角就相等吗?(3)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斜率就相等吗?教师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事情可做,最终由小组成员进行总结,找出探究中产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总体上升.
三、总 结
总而言之,合作小组学习是一个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新颖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方法的转变,使得学生总体水平上升.
【参考文献】
[1]汪庆红,曹时武.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2014(3):14-17.
[2]王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现状分析与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3]陶维林.利用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谈新教材中几个问题的教学处理[J].数学通报,2007(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