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潇龙
摘 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百姓日常所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成为研究热点。食品安全的联系面非常广泛,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是一个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从企业激励与社会责任视角出发来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激励;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一直是萦绕在百姓日常的重要话题之一,也一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成为新闻媒体的热点,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政府乃至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内容。从企业激励与社会责任视角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促进食品安全的稳定。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
“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毒大米”、“地沟油”等名词是由我国所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所衍化而来的,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反映。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增加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具体来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添加剂与食品材质的违法违规使用
食品添加剂通常被视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元素的重要物质,通常是食品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也具有一定的保鲜和防腐的功效,食品添加剂通常由天然物质提取或由人工合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被发现是对人体有害的,甚至是有致癌性。
2.对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力度不足
我国在食品的加工、销售环节上的控制和监督明显相对较弱,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大型食品企业相对较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多是一些小型企业甚至是小作坊,这类的生产者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的情况,食品安全意识方面也相对淡薄。原材料的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周期不稳定、灭菌与消毒方面做的不彻底,在源头上造成了食品安全的隐患。我国对于这些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和检查力度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三鹿、双汇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也爆发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监管力度缺失的体现。食品的监管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积极性也不高,发挥不出其应有的监管效果。
3.农药、化肥等附属品的滥用情况严重
农药、化肥是农作物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能有效的保障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资料显示,每年有超过130万吨的农药应用于我国的农作物中,换算成单位面积的使用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农药的过量使用增加了民众对于农作物产品的不信任感,并可能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化肥的过量使用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将会使土壤越來越贫瘠,化肥的使用量就会持续增加,食品安全与食品危机的威胁被越放越大。另外,许多农户为追求短期效率,生长剂、安全剂过量使用,食品的天然性被严重影响,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从“三聚氰胺”奶粉,到“瘦肉精火腿”,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不体现着我国的法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漏洞。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在对劳动者、环境以及消费者等多个方面进行限制,但更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还相对较少,法律的限制范围还相对较窄,存在许多的盲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规定并不明确。再者,我国目前的法律设置的原则性较强,但未成体系,法律的设置过于分散。《食品卫生法》是我国目前与食品安全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之一,但其内容也相对分散,在企业责任的限制方面也存在不足。再者,未成体系的法律条文也难以对食品安全犯罪造成威慑。
2.食品安全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
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建设的落后,使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没有准确的参考标准,进一步的滋生出威胁食品安全的不良行为,给消费者的人身和利益安全造成损害。另外,标准化体系是生产合格产品的重要前提之一,企业生产无法形成标准化,也为企业在逃避食品安全责任方面提供了可乘之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落后,还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造成成本的提升,也不利于消费者信任感的提升。标准化体系的漏洞,也往往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导火索。总体来说,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的落后,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3.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对缺乏
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盈利性,所展现的首先是企业的经济性的特点,而相对之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明显的不足,这种情况在小型企业中愈发的明显。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增加一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反方面讲,社会责任的缺失将会使企业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声誉遭受重创,民众对于企业和品牌的信任感下降,使整个企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企业始终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人,企业提升自律性与责任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出发点。整个社会层面上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给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
三、社会责任视角下的食品安全保障建议
1.重视社会诚信,增强民众对于企业的信任感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以诚信为出发点进行构建。食品企业是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重要经营主体,在进行生产活动时,首先应以诚信为根本原则,做到诚实守信、不隐瞒、不欺诈,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不能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敢于承担、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具体上讲,企业应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实现国家利益、企业效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兼顾民众利益与社会责任感。因此,食品安全的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从增强企业诚信与责任感方面做起。
2.重视市场的作用,形成食品企业间的良性竞争环境
以经济发展为重心,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经济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可以以营利与创收作为唯一的行为目标。在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很多都是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或者行业挤压为诱因的。例如,小作坊、小企业的竞争力明显相对劣势,无法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争夺顾客和市场占有率,因而就会不断的压缩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非正常的添加剂等以减少成本支出,维持营利。面对这种情况,应加强政策引导,对符合条件的微小型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促进良性发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行业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的建立和统一,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更好的参考,对企业行为的评判更加准确。总体上讲,食品安全责任标准的制定,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维护食品安全,杜绝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具体上讲,应在现有的社会责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安全行业的特点,制定科学明确的准入标准和行为标准,在通用的标准体系下,施行双重标准,可在一定程度上向食品安全方面进行倾斜。结合我国特有的发展特点,建立通用的社会责任标准。
4.食品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形成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
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品的安全,正规化、严格化、标准化的企业生产销售流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内容之一。因此,从企业方面来讲,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员、员工的管理,培养其安全生产的意识,并将这种行为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植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可定期的开设食品安全生产企业课堂,并在食品安全方面对员工行为進行考核,施行食品安全事件追责制,全面提高食品企业上下的食品生产安全意识,确保合格、优质、卫生的食品流入市场。
四、企业激励视角下的食品安全保障策略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民众自身安全利益的关键所在。面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不能只从企业自身角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此作为食品安全的唯一保障,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激励,这些激励措施包括法律、政策、检查监督等等,为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的把关。
1.法律方面对食品生产企业形成激励
法律是强制性的维护食品安全的有力手段,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护伞。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文欠缺、系统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的特点,应首先从法律角度入手,形成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激励。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度。在以上的分析中,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明显的漏洞,威慑力度严重不足,企业的违法违规成本相对较低,进而造成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行为的增多。法律是强制性的约束企业行为,维护食品安全的有力手段。因此,现阶段,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从生产到销售全方位的约束食品企业的具体行为,也为食品企业的竞争创造一个更加公正的平台和更加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可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引入公益性诉讼机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层面的严重问题,一方面,从企业出发,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层面的监督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民众的监督是公民道德基本权利,也是重要责任。因此,可赋予民众和消费者以及企业的股东公益性诉讼权,增强社会整体上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公众的监督,在监督层面上增强食品安全性。在诉讼的基础之上,引进公益性诉讼机制,对企业的行为活动进行更严格、更全面的监督,以外部压力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体监督力度的提升,使企业的违法风险和违法成本提高,能有效的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最后,应进一步的加强法律对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的打击惩罚力度。食品安全关系到民生与社会稳定,是不容小觑的焦点问题。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应从法律角度,进一步的加强执行效率和执行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惩罚力度。做到出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一起。并专项打击类似行为,严格追求责任,使企业不敢触碰食品安全的法律底线。
2.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监督的环境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受害者,也理所应当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主体。在食品生产企业众多且分散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执法部门的监督,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有效的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应通过媒体、宣传蓝灯方式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到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队伍中来。充分的发挥消费者广泛分布的特点,设立专门的监督举报电话,对食品生产原材料、添加剂、生产行为等各个层面进行监督,在惩罚违法违规企业的同时,给予属实的举报者以物质奖励,全面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政府方面加强重视,加强政策引导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从根本上看,是与我国的政策环境分不开的。面对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重视,加强政策引导,使食品生产企业树立安全第一,营利第二的观念。在食品生产行业上提升行业的准入标准,并在整个市场上建立起食品生产行业的硬性标准,对不符合要求、多次出现问题的企业坚决地予以清退,在特殊的食品生产环节,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食品生产企业需定时的向有关部门反馈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切实的把维护食品安全这件事做好、做实。
参考文献:
[1]吕军书,刘贺举.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经济导刊,2011(9).
[2]华瑛,张治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