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从汤水根眼中的李根源

2018-11-12 03:58汤雄
钟山风雨 2018年4期
关键词:汤水冯玉祥苏州

汤雄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苏州城西吴县境内有个藏书镇(现为吴中区藏书街道),藏书镇上有所规模不大的善人桥小学(现此校仍在)。1936年,汤宝福在这所小学当校工。一天,大名鼎鼎的曾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司令的李根源来到学校视察,见到汤宝福那18岁的儿子汤水根聪明又机灵,便当着汤宝福的面流露出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的神情。汤宝福正为儿子没有合适的工作而犯愁,即请求李根源收下他儿子“学生意”。所以他俩一拍即合,李根源当场高兴地收下汤水根,做了他的随从。

李根源的家在苏州城内的十全街上,大门朝北,门前有一条小河;房子较多,有两幢,进深比较大,有佣人八九个。

为李根源当随从,很轻松,无非是些传呼通讯,跑腿采办,伺候他老人家饮食起居等家常琐事,当然,心情也很愉快,因为李根源对待“底下人”很和善,从未骂过他们。汤水根来到李根源身边没多久,李根源就主动给汤水根添置了西装、大衣、手表等物,而他自己,却总是穿着老粗布的长袍、马褂,过着俭朴的闲居生活。

熟悉李根源的人,都尊称李根源为“印公”,汤水根他们“底下人”,则亲热地称呼他为“老老”(苏州方言,“老爷”的意思)。李根源讲话带着浓重的云南腾冲口音,汤水根开始常觉得好笑,却又不敢笑。例如,他把“饭”说成“反”,把“吃”说成“刺”。

身居山村心怀天下

时间长了,汤水根了解到,1923年李根源因为反对曹锟贿选,愤然退出北洋政府,隐居苏州。虽然他对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早已深恶痛绝,再也无意出山做官,但他仍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存亡。

他与同在一城的章太炎、张仲仁、于右任、黎元洪、邵力子等人交往很密,经常参加各界爱国人士组织的一些抗日救亡活动,或者参加学生自治会组织的演讲会,积极支持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抗日的各种活动。

李根源闲居家中,虽然经常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但是,他心中无不时时关心着国家的安危、惦挂着战事的变化。每有前方將士来家中聚谈,他总是问得详尽备至。他憎恨国民党只顾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不管民族安危存亡,致使河山满目疮痍,百姓生灵涂炭。

1928年开始,李根源在小王山阙茔村舍买地葬母后,便住在了阙茔村,为母亲守灵。长达整10年的岁月里,李根源表面上悠闲自得,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大事。一般的客人来访,他虽谈笑风生、超然脱俗,但一到晚上夜深人静时,他总是慨然长叹,久久不能入睡。当时有不少名人前来看望,他总要与大家一起纵论国事、畅谈抗日大业,有时也会带领客人登上穹窿山,举目凭眺,观赏自己创辟的“松海十景”。他接待过的名人有张一摩、张继、蔡锷、沈钧儒、李烈钧等人,还有张大千、吴昌硕等著名书画家。在石嵝石壁与松海间,留下了珍贵的墨迹。

“淞沪抗战”时期,李根源利用自己的社会名望,积极参加援助抗日的活动,安置难民,疏散伤员,营葬阵亡烈士,组织“老子军”,为抗日经费募捐等,充分表现了他崇尚英雄,热爱祖国、富有民族精神的伟大气节。

挥泪揖别第二故乡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全国救亡运动的影响、推动下,到处奋起抗战。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让步,大片国土沦陷,致使日军长驱直入,不久,苏州告急。

1937年11月下旬的一天深夜,熟睡中的汤水根,被李根源突然叫醒,他命令汤水根赶快收拾洗换衣裳,装好皮箱,准备上路。原来,因为最近战事逼近,冯玉祥将军的部队,从苏州撤退路过善人桥,工兵总指挥马晋三团长,接到冯将军命令,特地开车前来接李根源和张仲仁离开小王山,一起去内地逃避战乱。11点钟左右,当汤水根拎着两只皮箱走出客厅时,李根源面容憔悴、神情凄然地正向闻讯赶来的南竹坞等地乡亲们作揖告别。当乡亲们挥手喊着“李大人保重身体!李大人一定要转来咯!”时,李根源禁不住潸然泪下……

一路上汽车奔驰,部队前呼后拥,匆匆向北行进,看来战事非常紧张。公路上弹坑一个接着一个,汽车颠得像跳舞,有时轮子陷在坑里出不来,得士兵们用力推拉才能过去。由于敌机白天经常出来轰炸,部队白天赶路危险,所以只能进驻沿路的山地休息;就是晚上,敌机也常突然袭击,照明弹照得满世界像白天,部队只能时停时行。尽管如此,队伍的行进速度仍然很快。一路上,李根源很少说话,心情沉重,板着脸闭目沉思。

第二天中午到达无锡,部队驻扎在梅园。傍晚时分,在梅园南首一间简单的宿舍里,李根源和冯玉祥旧交重逢,长谈了足足四个小时。

晚餐时,不知哪个城楼上响起了警报声,家里的煤油灯熄灭了。汤水根摸黑端进去司务长派人送来的六个青菜馒头,只见李根源与冯玉祥神情黯然地望着城西燃烧的大火,别说晚餐了,就连看也没心思看汤水根一眼。

第三天天刚亮,部队就集合向南京方向进发了。这一天的空袭警报特别多,部队随时都要分散隐蔽。工兵总指挥马晋三驱车行进在部队前头,指挥修复被日军炸坏的桥梁。黄昏,部队终于开到了南京,李根源住在“阴阳营”一号大院内,他仍然经常和冯玉祥在一起畅谈国事。

布衣素食英雄气节

李根源的生活非常俭朴,一天三餐很随便,菜也大多是蔬菜。吃青蚕豆的时候,他不许汤水根把豆壳吐掉。他说:“现在国难当头,多省点钱下来去抗日。”

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在南京的所有花费,都是依靠朋友接济才勉强应付。此时,有国民党腐败官员企图巴结他,送给他钱财时,他都严词拒绝说:“脏钱我不花!”

在南京住了数日,由于形势继续紧张,轰炸声、枪炮声渐渐逼近,南京也朝不保夕。一天夜里李根源接受了冯玉祥的700块大洋,带着汤水根和当时最高法院院长焦闲堂,乘轮船往汉口而去,冯玉祥特地赶来码头相送。后来,冯玉祥的部队也撤退到了汉口,据说在南京曾与日军接触交火,伤亡惨重。

李根源在汉口的日子里,经常和冯玉祥在一起叙长话短,整天形影不离。冯玉祥的警卫排,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实际上也保护了李根源的人身安全,给他的四处活动提供了方便。

冯玉祥经常请李根源吃饭,桌子上都是些馒头、青菜、辣椒、面条,而李根源也是有请必到。相反,有好几次国民党的一些官员摆下山珍海味,请李根源去吃饭,他却推托不去。因为他不愿和只知肥自己腰包,发国难财,却不肯指挥一兵一卒去抗日的人同流合污。

四个月后,国内形势继续恶化,敌机到处狂轰滥炸,汉口也危险了。冯玉祥带着部队再一次战略大转移。考虑到一路上的危险和艰苦,商量再三,冯玉祥决定用飞机送李根源去新疆迪化。李根源自己知道,这一去不知哪一年才有回来的希望,他不忍心汤水根年纪轻轻,再跟他受这样的苦,便决定留下汤水根,自己一个人去。

汤水根自从和李根源分手,再也没能谋面。1950年,李根源从昆明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后,曾回苏州小王山祭扫祖墓,汤水根因故没能见到他所崇敬的李根源,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责任编辑:武学沪)

猜你喜欢
汤水冯玉祥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冯玉祥智斗日顽
寄冯玉祥书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汤之食养:煲炖在汤水里的爱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
冯玉祥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