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

2018-11-12 08:33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8期
关键词:气虚功能性病程

张 倩

(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该病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型。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恶心、反胃、上腹部疼痛、有饱胀感[1]。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无明显的十二指肠、胃部等器质性病变,其病程较长,对其病情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研究发现,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数研究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病情易反复发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24~71岁,平均年龄为(48.92±1.83)岁;其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19±1.23)年。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47.19±1.97)岁;其病程为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28±1.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其在短期内服用过促胃排空药、促胃动力药进行治疗;2)其存在明显肝、胆、胃、肠道的器质性疾病;3)其存在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进行常规治疗时使用的药物是枸椽酸莫沙必利片(生产厂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7,规格:5 mg/片)。枸椽酸莫沙必利片的用法是:每次服5 mg,每日服3次,于三餐前 15 min服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2]。使用的药方是半夏泻心汤。该方的药物组成是:酒黄芩、制半夏、党参、甘草各10 g,黄连、干姜各3 g。对于纳差的患者,在基础方中分别加入10 g的六曲、山楂、炒麦芽;对于舌红苔少的患者,将基础方中的党参换为太子参;对于腹胀的患者,为其去掉基础方中的党参,或在该方中加入10 g的苏梗。将上述中药用清水煎煮,取汁300 ml,每日服1剂,分两次服用。对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告知其停止服用其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不要擅自更改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要戒烟戒酒,确保日常饮食的规律性,并保持心情的愉悦。

1.3 疗效评定标准

1)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制定本次研究中中医症状积分的分级量化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出现恶心反胃、食欲不振、反酸、胃部烧灼感、脘腹痞满、早饱的症状。按照4级计分法对这些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每个症状的总分为3分,共1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中医症状积分,进而评估其治疗的效果。具体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94%。(3)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69%。(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29%。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其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医症状的总积分分别为(11.42±2.61)分、(11.32±1.82)分,其中医症状的总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医症状的总积分分别为(4.12±0.52)分、(7.23±1.12)分。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期间,在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腹泻的患者有1例(占2.86%)。在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泻、恶心的患者各有1例(各占2.86%)。为这些患者停药后,其上述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该病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型,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者认为,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与患者的胃肠动力出现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3]。临床上主要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胃动力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枸椽酸莫沙必利片属于消化道促动力剂。该药可提高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和肌间神经丛中5-HT4受体的活性,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可提高患者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用西药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较大,易使其病情反复发作。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胃脘病”、“痞满”的范畴。《伤寒论》中针对该病制定出了较为合理的理法方药,认为“胀满”是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痞满”是指患者体内寒邪凝滞、胀满不通,导致寒邪入侵、脾胃升降失衡、气滞不运,进而使其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部位在脾胃,其发病机制为患者脾胃的气机不畅、运化失调。基于此,中医在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应坚持调节该病患者的脾胃气机。半夏泻心汤是调节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脾胃功能的典型方剂。此方中的半夏具有消痞散结的功效,黄连、黄芩具有泻热的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党参、甘草具有补气补脾的功效。黄芩、黄连与干姜组合可“热以治寒”、“寒以治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辨证地看待患者寒热错杂的症状,随症对此方中的药物进行加减。

综上所述,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气虚功能性病程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