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中医院内科,甘肃 清水 741400)
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腺体细胞数量绝对或相对减少、胃腺体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异型增生、胃黏膜炎性改变等组织病理学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胃炎。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西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则包括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等。相关的文献指出,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好。为了进一步研究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对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本文所选8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中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和脾胃虚弱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升阳益胃汤组(n=41)和西药组(n=41)。升阳益胃汤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9例;其年龄为28~69岁,平均年龄(36.63±8.65)岁;其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2.75±1.12)年。西药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30~71岁,平均年龄(38.53±8.05)岁;其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2.63±1.19)年。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为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所用的药物和用法是: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20 mg/d(晨起吞服);雷尼替丁,口服,15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口服,150 mg/次,4次/d(餐前及睡前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为升阳益胃汤组患者应用升阳益胃汤进行治疗。升阳益胃汤的制用法是:取黄芪30 g、白芍15 g、半夏15 g、红参12 g、白术9 g、炙甘草9 g、泽泻9 g、独活9 g、茯苓9 g、防风9 g、橘皮9 g、羌活9 g、柴胡9 g、生姜9 g、黄连3 g和大枣4枚。将上述药物置于清水中煎煮,去渣取汁。每天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前后其内镜下病灶征象的分级积分。参照《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试行意见》[3]对患者的内镜下病灶征象进行评分。
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其食欲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其食欲明显改善。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升阳益胃汤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者有21例,为显效者有9例,为好转者有7例,为无效者有4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4%;西药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者有17例,为显效者有7例,为好转者有10例,为无效者有7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3%。与西药组患者相比,升阳益胃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征象的分级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升阳益胃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征象的分级积分低于西药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征象分级积分的比较(分,±s )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征象分级积分的比较(分,±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41 2.23±0.51 1.84±0.70升阳益胃汤组 41 2.30±0.57 0.98±0.66 t值 0.5747 5.860 P值 0.550 0.000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和情志不畅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此外,患者的禀赋不足、气候不适宜也对此病有一定的影响,其病机包括湿、滞、虚、瘀等四个方面。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良好。升阳益胃汤出自于元代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此方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症。
此方中的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均为补益脾胃之要药;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可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可除湿利水,兼以清热;诸药合用可共奏益气升阳、清热祛湿之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升阳益胃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24%)高于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2.93%)。治疗后,升阳益胃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征象的分级积分低于西药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