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佳,董怡君,马 忠,查天柱★
(1.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0830000;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新疆 乌鲁木齐 0830000)
痉挛型脑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大脑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育不完全,出现非进行性损伤,从而使其出现了智力发育、视觉、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的障碍[1]。临床上多采用康复训练的方式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针刺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年龄为18~49岁,平均年龄为(32.5±4.7)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其年龄为18~51岁,平均年龄为(32.8±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是:1)借助机械、重力等外力的作用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牵拉,无需其主动收缩四肢的肌肉,这一方法适用于治疗患肢活动受限的患者。2)指导患者进行主动的助力活动,以提高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协调能力,这一方法适用于治疗能自主活动患肢的患者。3)对患者出现痉挛的关节进行持续牵引,以增强其关节的活动能力。4)鼓励患者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可采取朗读、看电视等方式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语言能力训练。在对患者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时要有耐心,不可随意指责患者。上述康复训练每日进行1次,每次进行0.5 h,连续训练2个月。对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实施针刺治疗。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1)使用头针刺入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刺的部位为四神聪穴、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在对患者进行针刺前,应对其针刺部位的皮肤表面进行消毒,治疗师手持1寸毫针,使刺针与针刺部位的皮肤呈30°角,然后快速刺入刺针。针刺得气后起针,用棉球按压针孔,以防针孔出血。2)使用体针刺入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所选的穴位是肾俞穴、三阴交穴、委中穴、内关穴、百会穴、人中穴、印堂穴、环跳穴、足三里穴、筋缩穴等。对患者针刺部位的皮肤表面进行消毒后进针,使用的针刺方法是平补平泄法。10 s后起针,用棉球按压针孔,以防针孔出血。每日对患者针刺1次,连续治疗2个月。
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运动能力、视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提高。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运动能力、视力和智力水平均有所提高。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运动能力、视力和智力水平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痉挛型脑瘫的发生与患者的脑部存在先天性缺陷、创伤、脑炎、脑血管意外、缺氧等因素有关。该病患者可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育不全等。痉挛型脑瘫患者的病变部位在其大脑皮层及锥体系,肌肉痉挛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痉挛是造成痉挛型脑瘫患者出现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姿势异常的主要原因,可影响其肢体正常的运动,严重的可使其丧失肢体的活动能力。对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该治疗方法具有见效慢、治疗成本高的缺点。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患者常进行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2]。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促通性手法和抑制性手法两种方法。促通性手法是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地参加户外活动,进而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抑制性手法是通过手法抑制患者的异常行为和姿势,以改善其肢体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训练是指通过指导患者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来提高其大脑的活跃度和语言表达能力[3]。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临床疗效。进行针刺治疗是通过捻转、提插刺针刺激患者机体特定的穴位,进而对其所患的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4-5]。
综上所述,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