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外伤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其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8-11-12 08:31周芙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8期
关键词:伤口心率情绪

吴 洁,周芙蓉

(南部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南充 637300)

小儿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较为特殊,其年龄较小,其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可使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治疗时易出现哭闹、喊叫、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患儿的情绪变化可使其出现生理上的应激反应,使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进而可影响其治疗的效果。这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患儿的家长因担忧患儿的病情,可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儿的家长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可变得不理智,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质疑,进而可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外伤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及其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小儿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14例外伤患儿。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不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2)其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3)其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陪伴其就诊的家长有1~2名;5)其年龄为5~13岁。将这些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32例,女性25例;其年龄为5~12岁,平均年龄为(7.8±2.4)岁。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性35例,女性22例;其年龄为6~13岁,平均年龄为(8.2±2.7)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根据其病情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及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告知患儿的家长与患儿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详细记录监测的结果。对于伤口较浅、面积较小的患儿,护理人员使用碘油、酒精涂抹其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纱布将其伤口包扎妥善。对于伤口较大、较深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对其伤口进行局部清创处理,并为其注射破伤风针剂。然后及时缝合患儿的伤口,以免其伤口出现细菌感染。对于出现割伤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先对其进行止血处理,再使用绷带将其伤口进行固定。当患儿的伤口流血不止时,应使用纱布对其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是:1)护理人员评估患儿的病情,了解其受伤的部位、伤口的类型、伤口的大小及其对外伤所致疼痛的耐受度。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为其介绍患儿的病情,耐心地疏导其不良情绪,以免其情绪过于激动,缓解其忧虑、担心、害怕等不良情绪。叮嘱患儿的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多陪伴患儿,使患儿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其安全感。2)护理人员通过与患儿进行交流了解其个人的喜好,通过与其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以使其能够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对患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使用激励性的语言配合肢体动作给予患儿鼓励、安慰,以减少其恐惧心理,进而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性格内向的患儿,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满足其合理的要求。3)为了有效地减轻患儿伤口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的方法是:引导患儿取半坐卧位,告知其将左手置于腹部,将右手置于胸部,然后用力吸气。告知患儿当左手感受到腹部已经上抬至最高点时要屏气2 s,然后再缓慢地进行呼气。告知患儿当右手感受到胸部已经上抬至最高点时再屏气2 s。患儿呼气的时间与吸气时间之比应为1:1,其呼吸的频率为3~5次/min,将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为20 min[1]。

1.3 护理效果的评定标准

1)在护理前后,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心率、动脉压的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VAS的分值为0~10分,患儿的得分与其伤口疼痛的程度呈反比。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儿的家长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程度。SAS评分的临界值为53分,SDS评分的临界值为50分。2)对本次研究对象护理效果的评定标准是:(1)显效:护理后,患儿能够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积极地配合治疗。(2)有效:护理后,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指导存在轻微的抵触情绪,但能配合完成治疗。(3)无效:护理后,患儿哭闹不止,不能配合完成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护理后,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的质量进行评分。评估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的熟练度、健康教育的全面性三部分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与患儿接受护理的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儿的心率、动脉压、VAS评分、接受护理的质量评分及其家长的SAS评分、SDS评分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儿接受护理的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动脉压、VAS评分及其家长SAS评分、SDS评分的比较

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心率、动脉压、VAS评分及其家长的SAS评分、SDS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动脉压、心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其家长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P<0.05)。详情见表1。

表1 在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动脉压、VAS评分及其家长的SAS评分、SDS评分的比较(±s )

表1 在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动脉压、VAS评分及其家长的SAS评分、SDS评分的比较(±s )

项目 对照组护理前 观察组护理前 t值 P值 对照组护理后 观察组护理后 t值 P值心率(次/min) 84.2±6.0 83.9±5.8 -0.443 0.659 78.2±5.1 70.6±3.8 9.414 0.001动脉压(mmHg) 123.3±16.3 125.1±13.2 -4.453 0.605 131.1±13.9 116.2±12.8 3.574 0.003 VAS 评分(分) 7.4±1.6 7.3±1.5 -0.103 0.918 5.7±1.4 3.8±1.2 4.881 0.001 SDS 评分(分) 67.2±4.0 68.3±4.3 -1.157 0.250 54.5±3.6 44.3±6.1 4.173 0.005 SAS 评分(分) 58.0±6.1 57.9±5.2 -0.264 0.793 55.6±3.4 45.3±3.5 9.225 0.004

2.2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的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患儿接受护理的有效率为77.2%。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质量的评分为(88.3±4.5)分,对照组患儿接受护理质量的评分为(57.5±4.9)分。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情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效果的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

表3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的评分观察组 57 88.3±4.5对照组 57 57.5±4.9 t值 0.872 P值 0.002

3 讨论

小儿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较为特殊[2],其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其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常因治疗时的疼痛感而出现哭闹不止、拒绝配合治疗的情况。这增加了该科室护理工作的难度,可使医护人员的身心疲惫,进而可影响其工作的状态。患儿的家长受到患儿患病的影响可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易使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存在质疑,从而导致其情绪变得激动,容易发生护患纠纷。研究发现,在对小儿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在本次研究中,在对小儿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通过使用鼓励、诱导、心理安抚等技巧稳定患儿的情绪,以减少因负面情绪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这对确保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患儿的病情及其在接受诊治期间的生理应激反应都会影响其家长的情绪。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期间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家属在负性情绪的影响下可作出过激的行为[3],从而易引发护患纠纷[4-5]。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患儿更容易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年纪较小的患儿更需要护理人员的看护及家长的引导。患儿家长的情绪可直接影响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十分必要。这能充分体现出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特点,从而获得最理想的护理干预成效。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外伤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生理的应激状态,缓解其家长的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伤口心率情绪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