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400)
警务搏击不仅是一项激烈的比赛项目,同时也是警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虽然我国治安水平整体较高,但暴力事件仍时有发生,警务人员在执勤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徒手与歹徒进行搏斗的情况。因此,在平时必须做好警务搏击训练工作,提升警务人员的搏击水平,降低警务人员在执勤过程中的受伤风险,更好的保护社会治安。其中,提升运动反应能力是提高警务搏击水平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对运动反应能力训练的关注,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改善训练成效。
警务搏击训练中的速度是个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的能力,具体包括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其中,反应速度是指在外界刺激下,个体作出应答反应的实践,一般情况下,在警务搏击过程中,个体可以根据对方动作特点和速度对自身速度加以调整,从而对对方的动作作出有效应对。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来看,人的应激反应能力主要由神经中枢决定,且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升。动作速度则是指个体完成指定动作与花费时间的比率,主要受个体技术水平、身体协调能力、力量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人体反射弧传导速度的影响。要提高个体速度能力,需要同时关注与力量、身体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对个体反应能力的训练。因为实际警务搏击过程中个体动作都是根据对方动作行为决定的,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个特定动作,反应时间实际上也包含在动作时间之内。
从实际情况来看,个体的动作反应能力并不是总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而是受个体状态等方面的影响,随时处于变化过程当中。对于警务搏击训练而言,可以将个体状态分为四种,即训练前状态、训练后状态、对打训练后状态、训练三天后状态。开展动作反应能力训练不是为提高某个时刻的个体动作反应能力,而是要提升其上限值。一般情况下,训练前个体动作反应能力水平较低,在训练过程中会逐渐提升,训练结束后则会出现下滑期。在实际警务搏击过程中,个体能否发挥出最佳的反应能力水平,还会受个体心理素质、身体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总体而言,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使个体动作反应能力逐渐提高,这是一个往复循环的提升过程。
对于武术搏击训练而言,掌握动作精要,熟悉各种实战动作技巧,是提升运动反应能力的基本途径。比如在警用徒手防御擒拿套路中,“撞格控距”主要用于防御反击,遇到袭击时,可用左臂实施格挡,形成对头部的保护,然后用右臂撞击对方肩锁部位,迫使对方后退,与对方隔开一段距离。再比如,“冲拳顶摔”是在对方攻击自己的头部时,身体快速下潜,同时出右拳打击对方胸腹部位,脚下快速跟进,用双臂抱住对方双腿膝窝,而后配合肩部的前顶动作,向后拖拉,达到将对方摔倒的目的,如图1所示。要掌握这些动作的精髓,除了要在平时多加练习,还要对人体关节活动规律足够了解,能够快速找到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实施防御反击。上述擒拿套路都是由防御、反击和控制动作组合形成的,每个动作都具有实战意义。类似的“组合拳”有很多,受训人员应对每套动作足够了解,才能在实战过程中,预测对手的动作行为,占据搏击主动性。
图1 “冲拳顶摔”动作要领
在警务搏击训练过程中,要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必须合理设计训练内容。目前动力链理论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警务搏击训练理论,该理论将上述的一系列搏击动作过程,看做一个链的运行。人的每个肢体部位,则是动力链上的一个环节,整个动力链的运行以身体躯干为中心,协调各个肢体部位,精密的完成一套动作。在该理论下,可以将人体看做一部机器,核心力量是发动机,肌肉是传送带,各关节是齿轮,肢体躯干则是作业臂。只有不同作业臂之间协调动作,才能完成动作。因此,在武术搏击训练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从动力链运行角度出发,使人体力量能够合理分配和传递,并实现肢体动作的高度协调。比如上肢力量传递给下肢,调整下肢肌群对地作用力,从而协调上下肢体的动作平衡性。此外,还要重视对肌肉掌控能力的训练,从而调整身体状态,发挥出最好的运动反应能力水平。
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悬链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包括阻力环境负重训练、克服阻力训练、消化弹性训练等。通过开展这些训练活动,能够提升个体控制非稳定性因素的能力,使其在搏击运动过程中,时刻能够保持身体重心平稳。此外,还要根据受训人员的自身特点,对训练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使训练内容更适合受训者的运动素质发展。特别是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武术搏击过程中,个体运动时刻面临着外界阻力,需要其具备较高的力量素质,克服外界阻力。力量素质是一项基本运动要素,对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身体协调性训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对核心力量的把握与运用。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力量训练,提升个体身体掌控能力,从而让其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克服外界阻力,对外界刺激作出快速反应。
心理素质关系着个体在实战过程中运动反应能力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在警务搏击实战过程中,心理素质高低对个体的实战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心理素质强的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平时的训练成效,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和反应能力应对实战。其中的关键是自信心,如果个体自信心不足,容易在实战过程中出现惊慌失措的显现,影响其搏击技能运用。因此,开展警务搏击训练还要提高对个体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视,这关系到个体的临场发挥。在平时应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个体克服实战中的紧张、害怕情绪。特别是个体在警务搏击中失利的情况下,更要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个体找到失利的根本原因,并有计划的提升自身运动素质、反应能力存在的不足,从而逐渐恢复自信心,能够在以后的搏击实战中正常发挥反应能力水平。总体而言,个体运动反应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全面开展各项训练活动,促进其反应能力的逐步提升。
在实际警务搏击运动反应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安全是其中基础内容,也是主要内容,因此需要对训练中的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学员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无论是教学训练、教学考核还是教学评价,这一理念都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实际警务搏击运动反应能力训练时,遵循适度原则,避免出现训练强度过大以及训练时间过长等现象,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出现伤人伤己的现象,将安全作为警务搏击运动反应能力训练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开始训练之前,需要让学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其精神状态以及心理,都进入良好的状态。避免在警务搏击运动反应能力训练过程中出现肌肉僵硬以及关节活动不灵活等现象。教练人员准确掌握热身准备活动的时间,保证每位学员在警务搏击运动反应能力训练之前的准备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在警务搏击运动反应能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训练效果,提升警务人员的运动反应能力,在实战训练中降低伤亡,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警务搏击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要想增加自身的反应应变能力,必须要树立比较科学合理的训练理念。例如:现阶段动力链理论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警务搏击训练理念,它将整个训练过程中的肢体动作比喻成一个链的运行轨迹,每个运动的肢体部位都可以看做是运行链上的部件。整个动力链理念的动力源主要是由身体中心躯干发出的,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一台机器,核心力量是中间的发动机。在训练过程中,将作业臂看做是躯干、传送带看做是肌肉、齿轮看做是各个关节。在训练过程中,只有当核心力量源源不断的从中心地带发出,身体的各个部分才能有效的配合和协调完成训练,因此,树立训练理念提升警务搏击训练中运动反应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运动反应能力对警务搏击水平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决定个体运动反应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警务搏击训练提供参考。进而通过熟练搏击运动技能、加强基本素质训练、协调性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提升个体运动反应能力,并保证其能够在实战过程中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