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一所传达现代文明的学校在津沽大地诞生;100年后,这所学校迎来了辉煌绚烂的百年诞辰。这所学校便是天津市扶轮中学。
“扶轮”一词源自中国成语故事“灵辄扶轮”“扶轮推毂”,有怀恩报效、助人成就伟业之意。1918年10月,以“扶轮之父”叶恭绰为会长的铁路同人教育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铁路中学——天津扶轮公学,这是天津市扶轮中学的前身。建校初期,由“建筑泰斗”庄俊先生设计、天津振元木器厂建造了学校南北两座石楼,如今它们已成为扶轮中学的标志。
扶轮中学最早的校训是“忠信仁勇”,创始人叶恭绰先生在首届开学典礼时的演说辞中诠释了扶轮中学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他谆谆告诫学生:“诸生须知,求学是研究做人之法……不依赖他人,且其所为,有裨益于社会、国家,如此方得谓之有人格,方得谓之国民。中学之年,需要养成自食其力、不依赖他人的人格。本此志愿以求学,将来以其所学尽力社会、国家。”
近年来,扶轮中学始终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找准学校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坚持“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全面发展的学校,培养特长发展的学生”为办学目标,以“成才报国”为校训,以“爱国治学、钻研奋进、坚韧不拔、怀恩报效”的扶轮精神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新发展。
在扶轮中学百年办学史上,先后培养了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新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拓者郭琨、开国大典上第一根电动国旗杆的设计者林治远等一大批优秀的扶轮学子,他们用杰出的表现诠释了扶轮精神的真正含义,成为扶轮师生学习的榜样。
扶轮中学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漫长悠久的历史在这里积淀成光荣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几代人的心血凝聚了“成才报国”的校魂。学校紧紧抓住校魂,适时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为报效祖国刻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这所学校迈出的每一步都紧跟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主要还是源于扶轮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特点和新优势。相信扶轮中学也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潮和春天,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才。”1992年到这所学校工作、1997年担任这所学校校长的原校长康臣如是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该如何发展,怎样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建设是向着规模扩张外延式发展,还是力抓规范化建设、走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成了摆在扶轮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扶轮人认为,办教育主要靠教师,就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为此,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内外培训、研究生班学习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如今,扶轮中学已经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能力卓越、层次明确、结构合理的强大师资队伍。
在百年建校史上,扶轮中学先后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教师:首任校长、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启蒙老师顾宝埏,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老师董秋芳,江苏泰兴“现代教育的探路人”李熙春,天津市劳动模范王津,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石勇,天津市优秀教师、河北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红,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刁志东,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杨志强,首届“感动河北教育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姜春,“天津好人”、第二届“感动河北教育人物”、河北区“三八红旗手”李保萍,河北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军,河北区“十佳班主任”李晶等。一大批爱岗敬业、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优秀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扶轮精神作了鲜活诠释。
扶轮中学的校园科技活动,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学校也因此被认定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宗旨的校园读书节已连续开展了十四届;以全方位展示扶轮学子各方面特长为目的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十九届,真正做到了“学校搭台、学生唱戏”。
学校的体育文化工作也一直保持着优良传统。学校田径队在河北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取得了高中组九连冠、初中组六连冠的骄人成绩。校男子篮球队多次荣获市、区级中小学篮球联赛初中组、高中组冠军,累计培养了二级运动员60余名。校羽毛球队多次荣获市青少年锦标赛团体前八名的好成绩。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达到了凝聚扶轮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扶轮中学坚持以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为落脚点,推动富有扶轮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开发,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近几年,学校相继开发了百年扶轮看中国、陈省身与数学学习、中国名山等几十门校本课程,开设了校史研究社、守艺人社、手艺人社、陶艺社、飞扬合唱团、AG民乐社等几十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在扶轮这块土地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毛猴儿”特色社团已在全市小有名气。
“百年扶轮,积淀丰厚,回顾过往历程,愈发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作为新一代扶轮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历史文化传承这一重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天现任校长石勇说,“我们虽然在继承、创新和打造特色上下了一些功夫,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一定努力,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也只是沧海一粟。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扶轮中学将不断深入挖掘内涵,探索扶轮文化的深度;不断创新,积淀扶轮文化的厚度;不断拓宽视野,拓展扶轮文化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