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和北极是两块神秘的大陆。那里终年覆盖着冰雪,独特的自然条件,让那里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每年,我国科学家都要乘坐破冰船“雪龙”号到那里进行连续的科学考察。为科考破冰船掌舵的是赵炎平,曾任“雪龙”号船长,现任“雪龙2”号船长。他曾参加11次南极考察、3次北极考察,连续十年与“雪龙”号一起穿梭于南极和北极之间,总航程逾30万海里。“雪龙”号承载着他从实习生、三副、二副、大副,直至成为船长的青春岁月与成长历程。
2004年,赵炎平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毕业,成为“雪龙”号的一名实习生。从那时起,无论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赵炎平都充满热情,不分昼夜。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泰山站建站任务期间,南极考察站的建筑材料及科考物资每年都数以千吨计,这不仅对“雪龙”号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卸货工作也成为每次考察队面临的艰巨任务。南极的气象瞬息万变,好天气不等人,作为卸货工作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担任雪龙船大副期间,赵炎平在卸货期间时常经历着连续二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货物绑扎、起吊带缆、吊车指挥、驾艇卸货,伴随着南极凌冽的寒风,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赵炎平与队友将数以千吨的物资卸运下船,事后他往往被冻得全身麻木,爬舷梯时手脚都不听使唤。
2013年12月25日,“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任务时从中山站前往维多利亚的勘探途中,接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求救信号。“雪龙”号迅速前往遇险船舶所在区域,在成功转移遇险船舶上52名乘客后,由于持续的气旋影响加重“雪龙”号周围浮冰冰情,浮冰厚度大大超出“雪龙”号破冰能力,致使“雪龙”号暂时受困,周围冰山移动对船舶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时任第二船长的赵炎平与王建忠船长一起乘直升机前往遇险船舶上方勘察冰情,积极制定营救方案,最终成功脱困。赵炎平第一次作为船长带队出海,是执行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任务,那一年,他32岁,已执行10次南极考察任务,2次北极考察任务,进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作10年。他感慨地说“船长意味着新的责任和挑战。我第一次带领全体船员出海时,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安全!”
2016年赵炎平离开“雪龙”号,转入新建破冰船工程部工作,参与建造“雪龙2”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赵炎平说,“新船对我个人能力来讲是一项巨大挑战,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练就过硬本领,驾驭新技术,运用‘雪龙2’号更好地服务我国极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