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安全困境
——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对驻华北美军的政策

2018-11-12 21:50张维缜韩长青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解放区华北国民党

张维缜, 韩长青

抗战胜利之初,美军进驻中国华北,成为影响中国局势的重要因素。对这一问题,学术界虽有过一些研究,但多从美国政府或驻华美军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政策,却未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讨论。本文拟根据有关史料,着重探讨从抗战胜利至马歇尔调停之前中共对驻华北美军的政策及其影响,从而揭示这一政策如何使中共突破安全困境,借以推进战后初期中美关系史的研究,并求教于学界方家。

一、美军在华北登陆与中共之接触及防范

抗战时期及战后初期,华北地区对于中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中共武装的主力八路军(第18集团军)主要在华北地区作战,中共在这一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所开辟的19块大的根据地中以位于华北的冀鲁豫根据地为最大,1945年初人口即达到2 000万;再者,华北地区还是拱卫陕甘宁边区政府以及中共部队与干部战后进出东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故而,华北地区在抗战胜利后自然成为中共力争的重点地区。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使双方的关系一度升温。与此同时,中共也一直为美军在华北登陆打击日寇而进行着准备。但双方的合作并不稳固,一旦美国偏袒国民党政府,政策对中共不利,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会受到负面影响。

美军登陆华北的设想,是在中国抗战期间由罗斯福政府提出的。1944年12月间,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向蒋介石提出一项作战计划,打算以美国海军陆战队1个军团和中国陆军5个军的总兵力组建一支中美联合部队,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海、空力量支援下,在天津、秦皇岛等港口登陆,以便包抄日军后路,进而隔断华中日军与东北日军的联系。蒋介石批准了这一计划,并嘱告有关人员预作筹备。

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也与美军观察组多次协商有关美军在华北登陆的问题。1944年12月底,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曾商谈八路军配合美军登陆作战的问题,指出对美军在华北沿海登陆行动的配合必须是有条件的,美军展开登陆行动及中共配合部队出发之前,中美双方要拟定并签署合作协议,并且“要给中共二十个旅的武器装备”等。方案还强调,在合作过程中“要提高警惕”,防范和制止美军不法行为,即美军必须服从中共在华北各解放区的政策法令,尤其不准带国民党军队入境建立政权,不给美蒋勾结留下可乘之机。随着1945年初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战事的顺利推进,华北沿海的战略价值大为降低;同时随着1945年以后中共同美国政府关系趋冷,中共配合美军在华北行动的积极性大受影响,也使得这一合作计划未及实施便告终结。

随着抗战的胜利,美军在华北登陆价值重现。战后之初,国民党军队大多散布在西北和西南,很难迅速进军华北和东北。由于担心中共控制东北与华北,蒋介石希望美国军队直接出兵占领华北沿海战略要地及重要交通线,同时希望美国协助将国民党军队运至东北与华北。美国政府考虑到,华北乃中共活动的中心区域,在日本投降而国民党军队尚无力及时赶赴这一地区之前,中共足以迅速掌控华北,由于中共一直受到苏联的支持和接济,如果美军不能在这一地区登陆的话,苏联就会填补这一“真空”。因此,派遣美军进驻华北,对中共争夺东北的急切势头和迅猛进展构成有效的障碍,从而遏制和抵御苏联势力向华北可能的扩张,就具有了不可低估的战略价值。这样,魏德迈拟定而后被搁置的计划便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复生。

日本宣布投降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在美国政府授意下,命令海军陆战队第3军团立即进驻华北,其公开任务是代表中国政府受降,并负责办理日俘(侨)的遣返事宜。美国军方计划将海军陆战队第1师由派克少将率领派驻北平、天津、塘沽、秦皇岛地区,将第6师派驻青岛地区,第1师航空兵分队派驻平津和青岛等地机场,第3师和第4师则分别留驻关岛和夏威夷作为预备队和机动力量。第3军团参谋长威廉·沃顿少将于9月中旬率领先遣人员从关岛出发飞赴上海,首先面见魏德迈并向他汇报第3军团进驻河北和平津地区的具体方案,随后直飞天津,同第十一战区军政官员会谈,落实美军进驻后的接待和后勤等事宜。蒋介石指派杜建时担任第十一战区驻津唐榆代表兼北宁铁路护路司令,负责召集东北和冀东的伪军,准备接应即将进驻华北的美军,并配合美军迅速打通并维持从北平到沈阳一线的陆海空交通线,肃清这一区域的中共军队,以便为把国民党军队主力调往华北和东北扫清通道。8月18日,何应钦以蒋介石名义发布命令,命令“非经政府指定之受降部队”,不能擅自接受敌军投降,同时又命令日伪军应对“本委员长所指定之部队投降”。由此不难看出,蒋介石企图利用该命令阻止八路军占领华北战略要地,以便美军协助国民党军队占领之。

9月30日晨起,从琉球出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军团所属第1师及直属队陆续在塘沽登陆。这两部分军队登陆后相继进驻天津、北平、唐山、开平、静海等地,并把守北宁铁路北平至山海关沿线各处要地。与此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始在渤海湾巡逻侦察。负责同美军联络的杜建时同美军指挥官会商后,首先商定了天津地区日军由美军主持受降事宜。10月8日,在美海军陆战队第3军团司令部门前举行了对日受降仪式,由第3军团指挥官骆基中将主持。随后,双方经磋商又划定了美军进驻地域及任务范围: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所属3个团,以1个团的主力进驻天津,一部分驻北平和塘沽;以1个团驻北戴河、秦皇岛和山海关;以1个团分驻唐山、昌黎、滦县等北宁铁路沿线各个车站。第3军团直属航空兵、炮兵、工兵、战车以及后勤部队等,均驻扎天津至塘沽沿线。

中共中央于9月1日专门出台一份关于对美外交的指示,指出在美军即将登陆及登陆后一段时期,“我们对美方针极宜谨慎,方针仍是避免与美军冲突”,对美国在华侨民采取友好态度,即便是在国共冲突前线碰到美国军民,也应当“不予扣留,不加伤害,并负责保护,其所带武器电台亦勿收缴”,碰到对八路军和解放区进行渗透和间谍活动之美国人,也要将其同国民党特务区别对待,勿加轻易捕杀。

1945年8月中下旬,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先后从日伪军手中收复了烟台和威海,烟台港也成为山东解放区通过海路向东北输送干部战士的重要通道。美军将要在胶东海岸登陆的企图,以及此举对中共争夺东北之战略部署将造成负面影响。9月27日,负责同美军观察组联络事务的中共副总参谋长兼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奉朱德总司令命令,向观察组的叶顿上校口头声明,拒绝美军在山东烟台和威海、河北秦皇岛登陆。但是,美军原定的在华北各大港口登陆并进占各战略要地的作战计划并无改变。

美军在登陆塘沽、秦皇岛的同时,即派舰队载运海军陆战队第6师驶入烟台海面,企图在此登陆。10月4日,美军向烟台八路军市政机关转述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金开德的命令,要求八路军与烟台市政机构在美军登陆之前撤离烟台。美军试过谈判、互访、武力恫吓等多重手段,企图迫使中共撤出烟台,均被中共军政人员驳回。10月6日,叶剑英奉命再次向叶顿提出严重交涉,指出烟台的日伪军队早已完全解除武装,市区秩序安定,美军在此登陆毫无必要,“美军如未经与本军商妥,竟然实行在该地区强行登陆,因而发生任何严重事件,应由美军方面负其全责”。同日,中共中央电令胶东区党委采取措施及早防范,美军若不登陆,则我以礼相待,如果美军企图强行登陆,则“我军应表示强硬拒绝,建筑工事,实行抵抗”,并强调说“只有在不能击退美军并无法阻其登陆时,我军才予撤退”。在中共中央指示下,中共胶东区党委做好软硬两手准备,尽力通过外交途径阻止美军登陆,同时动员守军和发动舆论,以备不时之虞。10月8日,山东军区发布增强沿海防务的命令,强调指出:“沿海我军应当高度警惕,增强防务,准备给任何对我侵犯之反动势力以坚决打击。”

中共驻烟台的军政机关发动当地军民严阵以待,坚拒美军登陆。在这种情形下,骆基被迫指示舰队撤离烟台海面,转而将登陆方向转向青岛。第七舰队于10月9日发表公报说:“美军将不在中国共产党所占领的烟台登陆,因该港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控制。”又说:“烟台港已设有警察,秩序良好,该地已无日军、战俘和美国居留民。目前,美军登陆已没有任何军事理由了。”

在这场交锋中,中共在原则问题上非常坚定,但对美方人员活动则给予礼遇,美军最终放弃登陆烟台也是对中共的一种友好表示。这为中共军队此后调往东北,从而夺取东北乃至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烟台事件中,中共的接触与防范策略初见成效,但是双方冲突的隐患并未消除。

二、中共的武装自卫

美军登陆在即,中共中央又于9月29日就“美军登陆后我之对策”发布指示,要求各地对登陆美军一般地“应取欢迎友好态度”,并“避免与美军冲突”。在美军登陆之初,当地中共军政机关秉承中央指示,对美军普遍持欢迎态度,甚至还主动前往美军登陆海港迎候,希冀同美军建立正式联系,以便借重美军的强大武装,共同对付日伪军。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美军对中共的友好态度似乎并不领情。就在美海军陆战队第6师第7旅一部于10月1日在秦皇岛港登陆时,八路军冀东军区曾派联络部队前往海口联络,不料美军竟向其开火,联络部队被迫自卫,激战一小时,“以不愿有伤和气,自动撤出战斗”。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史料对此事件并无直接记载,不过却透露说,美军在秦皇岛登陆后,当即成功地阻止了中共武装同日伪军之间的一场战斗。这一事件是战后美军同中共武装之间的首次武装冲突,但是事件的发生存在一定偶然性,不排除登陆美军同中共冀东军区部队对各自意图存在误判,从而做出激烈反应(因为八路军事先并未同登陆美军建立联系)。无论事件真相如何,美军同中共军队的首次接触就以白刃相见,给双方关系的前景投下阴影。而随后平津公路事件等多次武装冲突的爆发,则进一步推动了双方敌意的升级。10月5日,驻天津美军的一支道路勘测队连同其护卫部队,乘车沿平津公路向北平方向行进途中,在天津北郊22英里处发现有路障拦住去路无法通行。次日美军再派路政人员前往该处准备清除路障时,遭到中共游击队约四五十人的枪击而不得不放弃,美军3名士兵负伤。随后,美军出动坦克和轰炸机,掩护修路工人前往排障,这才将路障顺利排除。

冲突事件使驻华北美军对中共的戒备心理大大增加。美军为加紧抢占交通线并加快输送国民政府军队,对京津唐地区美军从员额和装备上都分别予以加强,并留出预备队驻扎天津,以备在美军同中共军队发生冲突时,可以随时派往冲突地域对当事美军提供援助。与此同时,中共对美军的敌意也在萌发中,这种敌意在随后中共应对国民党军队登陆秦皇岛及进攻山海关的行动中得以体现。

国民党军队在美军帮助下,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先后将全部美式机械化装备的国民党第13军3个师和半机械化装备的国民党第52军2个师以及第94军1个师共6万余人运抵秦皇岛地区。集结于秦皇岛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及航空兵掩护下,抢修通往山海关的铁路,逐步逼近山海关。针对美军转运国民党军队危及中共巩固东北根据地的严重局势,中共调动华北部队,采取一切办法阻止国民党军队向东北进发。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坚决拒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全力争夺辽宁、安东,进而掌握全东北的战略方针。翌日,时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黄寿发电告中共中央,指出“美军进攻天津代蒋接收日军投降后,首先加紧交通线的控制,借以转运顽军北进……为严防沿正太、平汉路积极北进之顽军,现正以六、七分区主力,动员一切力量,破坏定县至石家庄之铁路。”在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并转冀中军区的电报中,毛泽东对此建议表示认可。10月25日,毛泽东电令东北军区,迅速查明“冀东我军的数量、质量、分布位置”,并要李运昌所部组建冀东纵队,主要沿北宁路一线打击向东北开进之国民党军队。

与此同时,驻华北美军与当地中共军政机关之间摩擦冲突不断,较为突出的事例之一便是临榆(山海关旧称)事件。美军在秦皇岛登陆并进驻唐山一带以后,就收编日伪军队“维持治安”,并派部分士兵把守北宁铁路沿线各重要桥梁车站。10月18日,就在冀东八路军攻占北戴河车站后不久,驻秦皇岛美军即出动满载士兵之车辆,径直开入冀东解放区临榆县境内的海阳镇与深海镇,“举行武装示威游行,镇内居民均不胜疑虑”。面对这一事关国家领土主权之尊严的严重事件,晋察冀军区十六军分区随即于10月24日派遣6名代表,前往秦皇岛向美方据理交涉,但不料秦皇岛美军当局态度恶劣,不仅拒不承认进犯解放区之严重事实,甚至还派兵将6名代表全部逮捕并拘押。还进行武力恐吓,驻秦皇岛美军即配合国民党第九十四军进犯临榆县海阳镇等地解放区,并陆续向已被八路军解放之北戴河、山海关发动猛烈进攻。

就秦皇岛美军向山海关中共军队阵地发动进攻一事,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复聂荣臻、肖克、罗瑞卿、刘澜涛、詹才芳电,指出:“美军强修秦皇岛至山海关铁路,我应表示坚决反对。除非武装的美国人外,应禁止美军任何武装人员进入我军控制地区。我军应在铁道线上及其他接近美军地点建筑工事,严密布置警戒,不许美军武装通过。如美军武装进攻我应给予抵抗,以暴露美军干涉中国内政的面目。只有在抵抗不住时才得撤退,并在有利条件下反攻之,但我军应将上述警戒线通知美军,并不得对美军先开枪。”根据刘少奇指示电文的精神,叶剑英于10月26日再次向叶顿上校提出严正交涉,同时请其将抗议转达魏德迈。抗议指出秦皇岛一带美军不顾当地八路军劝止,强行向冀热辽解放区八路军阵地内推进,并强行修筑秦皇岛至山海关铁路等行为,实际上是协助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特别是向山海关八路军实行军事压迫,乃是美方蓄意干涉中国内政之明证,跟美方历次所谓不干涉中国内政的说辞自相矛盾。抗议并强调指出,如果魏德迈对美军军事干涉行为不加以制止,“则对今后事态发展之一切严重后果,贵方须负其全盘责任”。11月4日朱德也就美军查封中共冀中军区驻天津办事处及美机扫射安次军民等事向魏德迈提出严正抗议。与此同时,中共驻重庆谈判代表王炳南也向美国驻重庆大使馆提出抗议,对美军派驻华北并帮助国民党军队运兵等行为表示不满,称最近的谈判并无进步。并且表达了对美国干涉的愤慨,认为“美国派遣部队至华北的许多据点加以占领以待政府部队的到达,很大部分的政府部队业已由美国空军运往北方”。王炳南还利用苏联因素向美方施加压力,指出中共认为苏联不会过问中国的内争,“除非美国积极援助国民党,在这种情形之下,苏联觉可能采取必要的行动”。

但这些抗议并未产生预期效果。从10月下旬开始,国民党军队就在美军的引导配合下,开始对山海关一带进行武装侦察。10月28日,美军伙同国民党军队乘美军汽车,闯入山海关解放军阵地进行武装侦察,阵地守卫战士开枪阻击,当场击毙美军1名,击伤2名,俘虏4名。10月30日,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李运昌电告中央:“秦皇岛美军掩护顽军向我山海关驻军进犯,在石河发生冲突,该地情况不明。山海关只有新编第19旅约2300人,战斗力不强,情况危急。速告杨国夫率部到山海关增援,此间部队分散沿岸,调不动。不少部队缺武器弹药,不能应战。”11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李运昌:“你即在彭真、林彪指挥下担任山海关、锦州地区指挥作战,整编部队,运输干部等项任务,而以作战为中心任务,坚决歼灭北进之敌。”李运昌立即奉命着手部署山海关保卫战,国民党第十五师在美军支持下由秦皇岛进攻,事先要求中共军队退出山海关及离开铁路线,后者没有接受,国民党军队当即发动攻击,最初被击溃。经过反复争夺,国民党军队在美军的掩护和配合下先后投入8万余兵力,李运昌所部力战不支,11月16日山海关失守。

驻天津、唐山一带的美海军陆战队在国民党北宁路护路司令部协助下,在北宁路沿线桥梁、车站都派驻重兵把守,并且时常得用较大兵力对北宁路沿线村镇进行“扫荡”,防范和打击北宁路沿线八路军及其游击队的不时袭击,才使北宁路勉强能够维持通车。据美国派驻重庆驻华武官得出的认识,“为了防止和抵御中央政府进占那些已被他们占据的地区,共产党人的主要手段就是投入军队,展开对该地区铁路交通的破袭战”,攻击北宁路等重要铁路交通线,显然已经成了中共军队最有效的战术,这一情形,在山海关之战后愈发显得突出了。

随着冲突事件的频繁发生,中共认识到华北美军正在同国民党军队相配合,妄图消灭中共军队。出于此种认识,尽管军事实力差距明显,但中共还是对进犯解放区的美军采取了武装自卫的措施,同时也向美国表明其维护自身利益的严正态度。不过,出于安全考虑,中共在自卫反击时,还是遵循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三、中共展开舆论宣传

在处理驻华北美军问题上,除了接触及防范、自卫外,中共对舆论的作用也极为重视。自1945年9月底美军登陆华北一直到12月底,中共展开了宣传攻势,旨在揭露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事实,从而迫使美军撤离中国。从批评美国干涉内政的强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9月底至11月初,第二个时期是从11月初至11月底,第三个时期是从11月底至12月底。

在第一个时期,为配合重庆谈判及保卫解放区、继续消灭敌伪的任务,中共这一时期的宣传方针,重点放在揭露和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对敌伪则联合利用与放纵指使,对解放区则进攻与屠杀人民”,“对盟国则阴谋反苏与挑拨团结”的种种事实。而对驻华北美军危害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等行为的指责,仍旧表现出很大程度的慎重、克制,不超出善意批评的范围。对美军的任何非法行为,虽然表示“我必以严正态度对之”,而仅严格地限制在着重搜集美军非法行为的确凿证据,“将其地点、时间、番号情形尽量确实详细报告,以便对全世界宣布其干涉内政的行为”。即便是对赫尔利、魏德迈这样在美国决策圈中亲蒋反共的人物,中共中央亦指示“暂时不采取公开揭露的政策”,在批评态度上也保持相当程度的克制。在这一时期,《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和新华社等中共喉舌对驻华北美军诸种非法行为进行揭露、指责的言论报道并不多,其核心内容是要指出国民党政府一再要求美军登陆华北之目的,不是真正为了要解除华北日军之武装,而是为了利用登陆美军反对华北所有的八路军,从而卷入到国民党反对中共及解放区的政治旋涡中去。采取这一策略,主要是为了同对国民党的斗争相配合,并争取美国普通民众和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以便不只是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采取对策”,冀希望于在实际上收获限制美国军事援蒋,限制驻华北美军任意行动的效果。

但是到了11月4日朱德给魏德迈发出第四封抗议电文之后,中共态度及策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则是驻华美军登陆一个月来的种种挑衅行为,如不加及时制止,则难保不再发生进一步的严重冲突事件。杜鲁门虽曾屡次声明决不干涉中国内政,然而驻华北美军的行动在事实上已经完全违反了这一政策,“它不仅间接指示中国的内战,而且直接参加中国的内战”,这对正在进行的国共后续谈判及斗争态势,势将造成严重不利后果。根据胶东区党政军民处置烟台事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只有我军采取强硬态度,并在世界上引起舆论大风波之后,才能压制美军的无理干涉”。

根据上述考虑并为了贯彻10月29日的对美政策方针,中共宣传部于11月4日向各中央局和各区党委发出指示,要求各地普遍开展一场“揭露美蒋进攻解放区的宣传攻势”。中共宣传部这一指示首次将“美”、“蒋”并称,要求各地着重揭露和批判美国政府中以魏德迈等人为代表的反动派别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的种种劣迹,要求美国政府效仿苏联做法,立即撤退在华美军,把受降和收缴日伪武装的事情留给中国人民自己去解决,而不要再以受降为名,行“掩护及协助国民党进攻解放区”之实,并动员各地社会名流、社会团体、在华美国侨民等,向美国各方团体和人士通电呼吁,反对驻华美军协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的行径。

方针转向之后,中共通过新华社等电台广播和《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杂志,掀起一场舆论宣传战,将矛头指向驻华美军,揭露美军各种明显危害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尤其是驻华美军助长甚至插手国共内战的各类冲突事件。

《解放日报》于11月4日发表社论,列举天津、秦皇岛和冀东等地美军以空运、海运方式帮助运送国民党军队抢夺战略要地、帮助国民党军队担负所谓“护路”任务、继续装备和训练国民党军队等诸种行为,称其均足以制造和延长中国战局。社论并列举美军搜查冀中军区驻津办事处事件以及临榆事件等一系列美军直接向解放区军民的挑衅活动,指证魏德迈关于在华美军不干涉中国内政的谈话纯属谎言和狡辩。社论声明,解放区军民对美军种种挑衅行为同声愤慨,“至盼美国人民、舆论界与政府能迅予纠正,否则其不良后果将是极其巨大的”。

美军在中国的行为也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关注,部分舆论反对美军插手中国内战,要求美军撤离中国,这些消息很快被中共掌握并发表于媒体,借以对美国政府施加舆论压力。举例来说,《新华日报》在11月5日集中报道了很多美国报纸就中国国战局发表的评论,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尽快停战。

相比较而言,中共通过呼吁美国社会团体督促美国政府停止军事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似乎更为奏效。以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委会与美国国际码头工人和仓库工人联合会之间的互动为例,11月15日,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委会致电美国国际码头工人和仓库工人联合会,感谢该会要求撤回驻华美军,并呼吁该会号召美国工人督促政府,停止美军干涉中国内政并援助中国反动派。旧金山产业职工大会主席哈利·布里奇于11月25日宣布,从12月1日起,产业职工大会所属的国际码头工人和仓库工人联合会,将停止一起商船货物的搬运,因为这些船只“应该用了来运载美国军队回国”。布里奇还致电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陆军部长柏德逊以及海运委员会等表示:“这项决定将包括一切停止输送正规军,而用了作为商业用途的船只。”

不过从11月底开始,中共对驻华北美军的舆论宣传攻势明显减弱,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为了避免引起解放区军民对战争的恐惧心理。前一时期中共对美军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连篇累牍的报道,固然取得了全国各界乃至国际同情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却引起了解放区军民害怕斗争的心理。因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指示解放区各局、各区党委,在仍然报道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消息的同时,降低宣传力度,“只在一月、半月中作一次综合报道”,为打破解放区军民的恐惧心理,“各地报纸可以登载我军与顽军作战的胜利消息……但不发公开广播”。

其次是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中共有利,中共需对此有所表示。11月27日,赫尔利卸任驻华大使,马歇尔正式接任这一职位。中共于11月29日发布消息,称马歇尔接替赫尔利出任驻华使节,以杜鲁门总统特使身份赴华并执行特别任务。该报道措辞温和,对马歇尔评价较高,由此可以看出中共对马歇尔使命有一定期待。而杜鲁门12月15日的对华政策声明,提及中国内战要停止,一党专政要结束,并约束驻华美军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共认为美国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动,“对中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当前斗争是有利的”。中共中央还要求各局、各区党委对于在华美军及美方人员应采取友善态度,避免冲突,“以免反动派作为挑拨的借口”,“使美国人员对我获得友好的印象,是能给美国对华政策以较进步的影响的。”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中共与驻华美军之间并非相安无事,对后者的舆论宣传攻势也并未完全停止,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1945年12月13日抗议美军炮轰卢龙乡村所造成的惨案。该抗议措辞较为严厉,指出美军该行为“野蛮”,强调“中国人民是一种有高度自尊心的人民,绝不容许美国若干帝国主义者肆意侵略蹂躏”。要求“国民政府维护国家尊严,通知美国政府立即撤退在华一切美军,并要求严惩凶手,实行赔偿道歉”。不过,该抗议也提到中国人民珍视中美两大民族的悠久友谊,表明中共尚给驻华北美军留有余地。

美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承受了较大的舆论压力,魏德迈在各种场合不断地强调驻华北美军的合法性及短期性,杜鲁门也不得不针对美军干预中国内政问题提出明确的对华政策。

魏德迈于10月31日在返华途中对记者的谈话中,继续阐明驻华北美军的任务是“运输中央政府的军队,以便使日本军民能迅速作有秩序的撤退返国”。

为了进一步让外界更加清楚地了解美国的对华政策,同时也考虑到为即将到来的马歇尔调处国共争端创造良好的条件,1945年12月15日,杜鲁门政府发表了战后首份正式的对华政策声明,提出“美国将尽可能避免由于它对任何持不同政见团体提供援助而产生附带影响,除了这些附带影响,美国之支持将不会扩及以军事干预去影响任何中国内争的进程”

美国军政高层的表态,与中共强有力的舆论宣传攻势是分不开的。在战后去殖民化的大背景下,中共通过揭露、抨击驻华北美军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的事实,迫使美国政府对自身政策加以修正,初步改善了自身的安全环境,为以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结 语

抗战胜利之初,因美国扶蒋政策已定且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故以受降及遣返日俘(侨)为名登陆华北的美军,与中共的矛盾难以调和。驻华北美军实际上协助了国民党政府抢占华北战略要地,而中共也绝不会轻言放弃华北战略要地,这导致双方军事摩擦与冲突不可避免,处于弱势的中共之安全困境便由此产生。

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中共对登陆华北的美军采取试探性接触与防范、武装自卫,以及舆论宣传攻势等措施,最终迫使美国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所收敛,并明确了不军事干预中国内政的原则,从而初步改善了自身安全环境,为以后夺取全国胜利打下基础。

中共战后初期为打破安全困境而采取的上述策略,奠定了此后因应美国军事威胁的政策基础,在双方军事实力差距较为明显的情况下,这一政策不失为维护自身利益之良策。

猜你喜欢
解放区华北国民党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快过关了
林海雪原(一)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中的人学思想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书店及出版事业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