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增华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市文联和市作协深化改革的要求,临沧市作协就如何开展新时代基层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延伸手臂,紧紧围绕开创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主题,扎实推进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创作活动。
(一)文学作品创作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作协紧紧抓住服务作家作者创作精品这一目标任务,抓好文学精品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做好重大题材选题策划和项目申报工作。临沧市作协始终把重大题材选题策划和项目申报工作作为工作突破口,积极开展工作。通过重大题材策划和项目申报,佤族作家依蒙红木以佤山抗英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选题《佤山1934》列入2014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佤族青年诗人张伟锋的诗集《迁徙之辞》列入2015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彝族作家何鸟反应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幸福大事》列入2016年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作品扶持;布朗族作家陶玉明的《回望故乡》、佤族青年诗人张伟锋的诗集《山水引》列入2017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作家李德栋反映明代云南大移民的长篇历史小说《云南记忆》、作家曾庆芳的长卷文化散文《寨子》列入2017年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作品扶持。
二是着力抓作品推荐发表和出版扶持。临沧市作协认真抓好作品推出和出版扶持,先后推出何松的诗歌和散文随笔、何鸟的小说、杨红旗的小说和诗歌、张伟锋的诗歌、曾庆芳的散文、郭应国的诗歌、陶玉明的散文等20多名作家作者的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共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50余万字。为集中推出临沧文学作品,2012年以来共扶持出版了两套临沧作家丛书,第一套丛书分别是:李德栋的长篇小说《外婆的十八个谜语》《云南往事》《云南遗梦》,何松的散文集《在澜沧江这边》,曾庆芳的散文集《乡土临沧》,伊蒙红木的散文集《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何鸟的中短篇小说集《今天是今年明天是明年》、散文集《时光皱褶处》,张雷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临沧笔记》、杨红旗创作的诗集《旗山贴》;第二套临沧作家丛书分别是:张伟锋的诗集《风吹过原野》、马津崇的小说集《火烈鸟》、张新祥的小说集《山村趣事》、李有旺的散文集《乡村来客》、王建安的散文集《澜沧江之夜》、李延源的散文集《李歪歪旅行记》。另扶持出版何鸟的中篇小说集《虚脱》、杨煜基的《临沧民歌集》和李盛尧的《永德民歌集》等。
三是着力抓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推出文学精品。临沧市作协着力抓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推出了一批获奖作品。2012年,布朗族作家陶玉明的散文集《我的乡村》获得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2016年,佤族作家依蒙红木的散文集《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2017年,依蒙红木的散文集《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再次获得“湄公河文学”奖;2012年,何鸟的短篇小说《茶事》《钟常的事迹》获得“滇池文学”奖,何鸟的中篇小说《虚脱》获得全国梁斌小说中篇类一等奖,张伟锋的诗歌获得刘伯温诗歌奖,先后有何松、何鸟、张雷、刘玉红、曾庆芳、杨红旗、张伟锋、郭应国等作家获得“滇西文学”奖。
(二)影视文学创作有新突破。
临沧市作协坚持“临沧题材、临沧作家编剧、党委政府扶持、影视公司主体投资”的临沧影视剧创作拍摄模式,以临沧作为亚洲微电影节永久举办地为平台,2012年以来,先后有临沧作家李德栋创作的电影剧本《情比山高》《阿佤兄弟》《滇西有朵红色的云》投资拍摄,其中《情比山高》在全国公映,并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李德栋创作的的微电影《红旗耀边关》、何鸟创作的微电影《剑拔弩张》、曾庆芳创作的微电影《纸艺里的傣乡》分别获得亚洲微电影节评委大奖和最佳影片奖,《红旗耀边关》获得美国旧金山电影节最佳短片奖、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二等奖。(三)作家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临沧市作协以培养少数民族作者为重点,以“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着力抓作家作者培养工作。2012年以来,在省作协的关心下,先后选送布朗族作家陶玉明、佤族作家依蒙红木、佤族青年诗人张伟锋、拉祜族作者李春、布朗族青年诗人郭应国、回族作者李有旺、傣族作家张新祥、拉祜族作者李延源等7人参加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选送彝族作家何鸟参加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选送李德栋、何松、杨红旗、曾庆芳等作家作者参加省作协举办的笔会和文学刊物举办的创作培训班学习。通过各种培训,作家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到2017年底,全市共有中国作协会员9人,省作协会员46人,市作协会员120人。(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取得实效。
按照中国作协、省作协和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市作协认真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做好文艺创作选题策划,将创作选题项目化、具体化,创作任务落实到人。重点策划推出彝族作家何鸟承担的脱贫攻坚题材长篇报告文学《幸福大事》;布朗族作家陶玉明承担的长卷散文《回望故乡》;佤族作家张伟锋承担的诗集《山水引》;拉祜族作家李延源承担的长卷散文《伊洛瓦江之水》;傣族作家张新祥承担的长卷散文《勐傣手记》;曾庆芳承担的长卷散文《寨子》;由杨红旗承担的小说集《青庄故事》;由何松承担的《临沧民间故事》;由李德栋承担的长篇小说《云南记忆》等9个重点文学创作选题。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临沧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诠释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深刻主题。以上9部作品选题分别获得市委宣传部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扶持。临沧市作协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出人才出作品为目标任务,在服务广大作家作者和基层群众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是作家创作的方向指南,临沧市作协先后举办培训班,组织作家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代会、中国作协九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为人民颂歌、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理念,教育引导作家作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全面实施出人才、出精品的文学工程。
一是实施文学人才培养工程。临沧市作协以省作协和中国作协培训机构为平台,以培养年轻作者和少数民族作者为重点,从源头开始培训,特别是对人口较少民族作者重点关注重点培养,以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针对作家作者队伍整体性弱化的实际,以有创作实力作家一对一、一对二的对人、对题材进行创作辅导,并在《临沧文艺》为基层作者和少数民族作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实施文学精品工程。针对临沧大部分基层作者创作选题不准确的实际,临沧市作协深入到基层,听取他们对创作的感想,替作家和作者进行选题规划,特别是对重大历史题材和少数民族题材进行规划、分类开展创作辅导,将选题项目化,创作任务落实到作家个人,创作过程中跟踪进展情况,从而推动本土文学精品的创作。特别是在策划文学作品扶持出版上,重点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更大程度向基层作者和少数民族作者倾斜,从而丰富临沧文学的内涵,推出了一批有质量的优秀作品。(三)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
临沧市作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文艺创作选题项目化、责任化,引导和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为创作的主角,用文艺作品讲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动实践,深入农村采风,创作一批反映脱贫攻坚的文学作品,以优秀的文学作品讴歌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切实发挥文学作品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文化内涵。临沧作协建设和文学创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少数民族作家培养和文学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从全国全省的大局来看,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协机制不健全。
临沧市作协经2009年5 月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但未完善社团登记和机构建设,无编制无协会专职人员,作协工作只是文联协会管理科和驻会干部、部分作家兼职负责,使市作协运行不规范。县(区)作协仅有办刊经费,无培训经费,无编制无专职人员,开展活动难度大。(二)作家作者队伍参差不齐。
临沧地处西南边陲,作家队伍自觉性不够强,年轻作家数量少,少数民族作家培养难度大,出现青黄不接的危机。(三)文学创作缺少“高峰”。
临沧大部分作者生活在基层,普遍存在文学素养不高,创作经验不丰富,创作水平不高,作品质量难以提高。(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还不够深入。
临沧市作协虽然以各种方式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选派作家作者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但是下派作家深入生活机制和政策不健全,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处于被动和零散状态。(一)认真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举办文学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在全市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四个全面”引领临沧的文学创作,确保临沧文学事业健康繁荣发展。(二)完善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机制。
临沧市文联要以此次作协深化改革为契机,制定出作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办法,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完善下派作家机制,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形成制度化、并按组织程序下派作家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用文学作品讴歌时代精神、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奋发的创造精神,以文学作品助推脱贫攻坚,从而达到以文学作品反映临沧人民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三)完善作协机构。
临沧市作协于2009年5月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批准成立,要以市文联和市作协深化改革为契机,按照市委即将出台的深化改革方案,完成社团注册登记,并在组织部门和市编委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作协机构,使临沧作协真正成为有编制、有专职驻会干部的事业单位,团结全市广大作家和作者,组织和引领全市的文学创作。(四)以出人才出精品为目标,着力抓文学创作。
一是要抓人才培养。临沧市作协要团结全市广大作家和作者,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培养文学人才和推出文学精品为己任,着力抓好文学人才培养,特别是要研究制定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培养和年轻作者培养机制,使培养少数民族作家作者和年轻文学人才制度化、规范化,每年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作家和年轻文学人才到省级以上作家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每年有针对性地举办全市文学创作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作家为临沧作者授课,推出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家。二是抓作品创作。要结合临沧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组织和引导广大作家和作者深入到群众中,作协要有计划地进行文学创作选题策划,完善选题策划和创作机制,特别是重大题材和少数民族文学选题,要进一步实行选题项目化,定选题定作家定创作方案,使临沧文学创作由自发转向自觉,打造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五)继续建立健全临沧影视文学创作机制。
临沧市作协以临沧作为亚洲微电影节永久举办地为平台,逐步形成了“临沧题材、临沧作家编剧、党委政府扶持、影视公司主体投资”的临沧影视剧创作拍摄模式,并在省内外取得了较大影响力。临沧作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创作扶持机制,对重大影视题材进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作家创作剧本,并招商引资进行拍摄,努力打造“临沧影视”精品品牌,有力地助推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