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庆玲
摘 要:随着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提出,植树造林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种植树木对我们的好处,林区的面积也逐步扩大,这种做法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但是,除了种植外,林区的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仅仅依靠把林业列入档案盒和责任划分这两方面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虫害对林业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虫害防治技术,就会对林业造成大面的毁损,不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林业;虫害防治;管理;生态环境
近些年,林业资源的损害中,虫害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在国家的综合治理下,林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对林业虫害防治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年年都在治理,并不能阻止虫害的发生。仍然存在人工种植的树种种类少、害虫种类多、虫害防治技术低和管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林业的管理,更要注重对虫害的防治,以及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让虫害对树木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一、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现状
1.人工种植的树木种类有限,对新品种的树苗不能高效使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空气质量受到了严重污染,而森林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所需的木材,还可以净化空气。而我国植被稀少,森林的面积较小,加上乱砍乱伐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选择人工种植树木。首先,人工大面积的种植,树木种类比较单一,大多都种一些很普通的树木,经常会优先选择经济实用的品种,在短时间内可以长成大树。等长成大树之后,进行砍伐,加工。而正是由于树木在很小的阶段,由于受到很多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以及人为种植过程中受损,使得这些树木抗病能力非常弱,很容易受到虫害的破坏。其次,当人们意识到树木品种少,抗病能力弱的特点,所以引进了大量国外品种的树木,而选择这些新种类的树木,很容易把树木自身带有的虫害也一起引入进来,对在国内种植的树木,由于抵御虫害的能力弱,也因此受到很大威胁。最后,由于受到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政府政策的影响,对林区树木的种植和保护工作不能很顺利的开展。加上人们对新品种树苗不能进行科学的培育和种植,存在不能充分利用新品种树苗的优势的现象。
2.害虫的种类多,采取措施不及时。由于害虫的种类多,有些地区的害虫种类存在一千多种,而且经常发生的害虫种类都有八十多种,每种害虫对树木的伤害和自身的特点不同,加上有些林区虫害非常严重,并且易发和多发。存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害虫进行取样分析,最后才能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虫害的问题。如果在林区发生虫害的时候,不能很快的进行制止,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本身虫害对树木的破坏力就很大,加上措施采取的不及时,就会造成更多树木受到虫害。不仅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还有造成范围扩大的情况。
3.虫害防治技术薄弱,对林区伤害程度大。虫害防治技术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缺少对虫害发生前的预防,虫害防治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如果不能对虫害进行更好的预防,即使是小范围的从虫灾,也会造成一定的經济损失。等到发生虫害时,很多地区都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杀死害虫,因为林区的面积大,喷洒农药需要大型的车辆、甚至需要飞机来喷洒,虽然这种做法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带来的副作用比较大,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在现阶段,对农药的使用还不能够只对害虫起作用,也存在对树木的伤害。因此,在大范围的杀死害虫的同时,对树木的生长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提高虫害防治技术,刻不容缓。
二、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的策略
1.加强林业的基本管理。相关部门要对林业从根源上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在树木种植后抵御虫害的侵袭。在选取树苗前,不能盲目的去种植,要根据树苗的生长环境,分析树苗容易受哪些害虫侵害,在什么季节容易受到害虫侵害一一进行研究分析,提高树苗的抵御虫害的能力。选用优质的土地进行栽培,并且要邀请一些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栽培过程中进行专业的指导,对树苗的成长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并且要能够及时对遇到虫害的树木采取措施。必要时,可先进行试验把需要种植的树木先育苗,选择一块试验田种植,定期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和抗病、抗虫害的能力。政府不应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人们的意识,在砍伐树木时,要科学合理不能乱砍乱伐,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2.掌握虫害发生的时间和各类害虫的特点。害虫的种类繁多,如果没有事先对害虫进行了解分析,等到事情发生时,就会乱了阵脚不能快速有效的对灾害进行控制。要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掌握和熟悉虫害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治理林区虫害的方案,有效的对林区进行保护。在虫害发生的时候,利用已经分析好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减少了虫害发生到治理过程中的时间,避免虫害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3.提高虫害防治技术
(1)利用生物来对害虫加以控制。利用生物来防治害虫就是利用每种害虫的天敌来达到减少害虫的目标,采用这种方法来代替喷洒农药。虽然不能很快的消灭害虫,但是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对树木也不会造成二次伤害。提高生物治理的技术水平,通过生物防治,改变害虫繁殖的速度,控制害虫的数量。
(2)利用化学手段对害虫进行预防。如果直接把农药喷洒在生长的树木上,对环境和树木都有很大副作用。可以提前采用化学药品,预防害虫破坏树木。化学药品应采用天然物质为主要原料进行提取、研制,在林区容易发生虫害的地方进行涂抹,喷洒等,达到预防害虫的效果。
(3)利用物理手段对害虫进行防治。运用简单的物理工具,例如:电力、声波、紫外线以及辐射等技术,来保护林区的树木。对树种本身进行高效的技术处理,可以把树种用热水进行浸泡,在阳光下对种子进行晾晒等处理方式。经过技术处理的种子,内部的病菌得到很好的控制,对种子内潜在的害虫可通过高温方式来消灭,优质的种子,也能够提高树苗的免疫力。
三、结语
林业作为重要的地球资源,可以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对气候进行调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自然灾害发生的作用。人们对环境的意识普遍提高,对林业的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但是对林业的保护和管理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虫害方面。虫害发生的频率高、范围广并且发生的时间长,对林区的破坏程度非常大。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一味的只是种植树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林业的科学管理,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虫害防治的技术,可以在虫害发生时,对树木的破坏程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对林区的损失。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代伟华.农业与技术.2017(22).
[2]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许国友.河南农业.2017(32).
[3]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吴立华,王颖.吉林农业.2018(07).
[4]“3S”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查广林.现代园艺.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