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头针配合体针速刺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

2018-11-10 08:08热孜完·亚生王力红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

热孜完·亚生 王力红

摘 要:目的:分析头针配合体针速刺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的96例小儿脑瘫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治疗和头针配合体针速刺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对结果研究。结果:对治疗后的患者痉挛实际情况分析,乙组的0级痉挛患者例数多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总有效率分析得知,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结论:对于小儿脑瘫下肢痉挛的患者给予头针配合体针速刺治疗,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健康指标评分提升,因此可以将该方式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脑瘫;下肢痉挛;头针;体针速刺;

脑瘫属于重度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根据报道可知,脑瘫儿的数量没有因为社会进步逐渐减少,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报道可知,脑瘫患者例数甚至逐渐增加。小儿脑瘫的康复趋势比较严峻,因此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临床治疗工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产科技术不断提升,新生儿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很多患者即使挽救生命,脑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当前对于该病症没有根治的方式,常规性的训练治疗,能让患者尽快康复,患者年龄越小接受治疗效果越发明显。为了分析头针配合体针速刺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选择部分例小儿脑瘫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治疗结果总结治疗优势。详细报道概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96例小儿脑瘫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治疗和头针配合体针速刺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对结果研究。两组分别是48例患者,甲组中男女分别是26例和22例,年龄区间在11个月-8岁,均数值为(4.5±0.5)岁。乙组中男女分别是30例和18例,年龄区间在19个月-9岁,均数值(5.6±0.5)岁。男女比例和年龄差等不具备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可以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指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符合临床研究要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以及感知功能障碍等症状。排除存在严重的合并症以及行为怪异的患者[1]。

1.2方法

本次研究组甲组患者进行的常规康复指导,包括头部控制训练、下肢功能性训练以及翻身指导等。

乙组进行的是头针配合体针进行治疗:

(1)头针

选择百会、四神聪、脑户等穴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线中点后0.5cm处,下点在眉枕线以及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平衡区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3.5寸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cm长直线。选择合适的针灸针,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平刺的方式,四神聪、本神和语言三区向后进行平刺。脑户、脑空向下进行平刺。操作后留针大约1小时,间隔15min进行平补操作。

(2)体针速刺

选择腰背部的灵台、命门穴位辅助下肢的足三里、阳陵穴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操作,常规消毒后,选择合适的针灸针进行快速针刺操作,得气后出针。每日进行1次的治疗。

1.3效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痉挛等级分析。0级指的是不存在痉挛现象。1级指的是轻度痉挛。2级指的是中度痉挛。3级指的是重度痉挛。

显效:患者智力逐渐恢复正常,瘫痪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者自理能力提升,随访后不存在复发现象。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率表达,假设检验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后的患者痉挛实际情况分析,乙组的0级痉挛患者例数多于甲组,2级别和3级的患者人数少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数据具体情况如表一:

2.2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

两组患者配合治疗后对具体效果研究,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对比可知乙组的优势明显,具体数据如表二:

3.讨论

小儿脑瘫下肢痉挛直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异常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辅助治疗的方式有效性比较高。结合《内经》的相关治疗要求可知,脑为髓之海,其输在于其盖,气在头者,止之于脑。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以补脑治疗为主。

针刺医学逐渐发展,取得突出的进步,在整个治疗阶段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穴位,配合辅助穴位进行治疗。体针治疗有明显的疏通经络的作用,将各个穴位聯合进行治疗后能有明显的疏通的优势,能起到血脉和利的作用[2]。

一般情况下,人类大脑神经细胞没有安全使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突触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存在突然的刺激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等,阈值随之降低,换言之,患者处在休眠的状态下。结合报道可知,头针配合体针速刺的方式整体效果明显,穴位注射后,突触后可能受到反复的刺激,阈值变化后,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

下肢痉挛直接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中枢神经部分参与到活动中,承担某种活动的主要脑区受损。由于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脑组织功能没有专一化,因此有较大的重塑空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改善工作,及时选择穴位进行注射,减少应激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后的患者痉挛实际情况分析,乙组的0级痉挛患者例数多于甲组,2级别和3级的患者人数少于甲组。总有效率分析得知,乙组的优势明显。说明对于小儿脑瘫下肢痉挛患者实施头针为主配合体针速刺治疗,能避免出现复发现象。

综上所述,头针为主配合体针速刺的治疗方式可以缓解痉挛不良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医护人员广泛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民集,周斌,杨东梅.头针为主配合体针速刺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128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7(08):1144-1145.

[2]米曙光.头针滞针法加体针速刺治疗小儿脑瘫36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03):30-33.

(作者单位: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
引导式教育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180例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小儿脑瘫患者BTX—A注射治疗小腿肌痉挛的解剖学研究
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
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
小儿脑瘫的临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