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鹏飞
【摘要】 目的 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60例小儿脑瘫患儿, 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组实施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综合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小儿脑瘫;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215
小儿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 严重影响患儿成长发育与生活质量。临床发现, 将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到小儿脑瘫治疗中, 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加速患儿康复进程。选取60例小儿脑瘫患儿, 将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用于治疗小儿脑瘫, 疗效较好,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儿, 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 所有患儿均经CT或MRI检查被临床确诊;被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18例, 女13例, 年龄3~36个月, 平均年龄(23.34±4.22)个月, 14例痉挛型双瘫, 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 5例肌张力低下型, 3例偏瘫, 2例混合型, 2例四肢瘫;对照组男14例, 女15例, 年龄4~36个月, 平均年龄(23.41±4.20)个月, 13例痉挛型双瘫, 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 4例肌张力低下型, 5例偏瘫, 1例混合型, 2例四肢瘫。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组实施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治疗[1]:华佗夹脊、太溪、神门处施以捻转补法;曲池、肩井、合谷、阳、阴陵泉、绝骨、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处施以热补针法;太冲施以捻转泻法。施针需依患儿情况调整穴位, 以手足阳明经及督脉为主,
1次/d, 不留针。头针取百会、上星、智三针、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 与头皮水平方向成15°快速入针, 依据不同穴位刺入≥0.5 mm, ≤0.8 mm, 运针不做额外操作, 留针≥30 min, ≤60 min, 起针时用干棉球指压针孔, 每隔1天1次。共治疗6个月为2个疗程, 每个疗程3个月。
热补针法[1]:消毒取直径0.25 mm、长40 mm的不锈钢无菌毫针, 找准穴位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 右手施针, 将其向前捻按入穴内, 得气后, 左手拇指加重施压同时右手拇指将针向前继续捻按3次, 针下逐渐沉紧接触到感应部位, 重插轻提连续3次, 右手拇指再次向前捻按连续3次, 顶住守气, 保持针下沉紧持续, 有热感, 缓慢出针。
康复训练[1]:①运动训练:<18个月患儿施以Vojta训练法, 通过刺激促使其反射性腹爬、翻身等;>18个月患儿施以Bobath训练法, 翻身、四点位爬行、坐位、跪位、立位被动平衡训练、行走步态、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牵拉等;40 min/次。②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训练其对日常生活行为认知, 精细动作及协调(如手、口、眼协调)功能训练, 以上肢训练为主, 25 min/次。③语言训练:创造丰富语言环境, 适当语言刺激, 行手势、符号、构音障碍、语言模仿训练等, 25 min/次。均每周6次, 配合针法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GMFM:评定采用GMFM-88。综合功能:评定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 就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5个方面进行评价, 每项0~20分, 满分100分。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运动、日常生活、功能与正常儿童接近, 能言语;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运动、日常生活、功能有所好转, 病情发展良好;无效: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
显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治愈4例, 占12.90%, 显效26例, 占83.87%, 无效1例, 占3.23%), 高于对照组的 72.41%(治愈1例, 占3.45%, 显效20例, 占68.97%, 无效8例, 占27.59%)(P<0.05);治疗前两组综合评分分别为(38.38±4.23)、(39.41±4.27)分, 治疗后两组综合评分分别为(48.51±5.08)、(44.10±5.48)分;治疗后综合评分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分别为(97.65±10.86)、(99.10±12.08)分, 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分别为(113.02±11.94)、(108.08±12.33)分, 治疗后评分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小儿肢体运动障碍及残疾疾病, 严重阻碍患儿生长发育[2]。临床研究表明, 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特别是对中枢神经损伤疾病, 能够有效调节肌张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2]。热补针法针刺手足阳明经、督脉相应穴位, 可通调督脉、疏通经络、健脾益肾、 益精补脑填髓、 醒脑开窍、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3]。针刺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等相应大脑皮层区域, 通过改善局部供血促进脑细胞代谢, 恢复临界脑细胞功能。热补针法再加上康复训练, 二者双管齐下, 内外结合治疗, 效果更为显著。本次研究, 观察组总有效率、综合评分、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
优良。
综上所述, 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宁霞, 刘桂珍, 孙克兴.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针刺研究, 2007, 32(4):261-262.
[2] 张宁霞, 王翔宇, 刘桂珍.热补针法结合Bobath疗法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针刺研究, 2014, 39(4):318-324.
[3] 吴莉菁, 马艳艳.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医药导报, 2015, 21(15):56-58.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