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娟
【摘要】人本 化管理强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性,体现了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学校图书馆想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需要注重引入人本化管理。主要针对学校图书馆馆员的人本化管理及素质的提高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 人本化管理 素质提高
新时期下,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基地和中心,是我国学校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教学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学校想要切实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效能,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各项服务和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人本管理,其对象包括读者和馆员,图书馆要满足其发展和使用需求,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体现读者和馆员的价值,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一、人本化管理的内容与含义
1.人本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人本化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行为,对人际关系进行重新塑造,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改善管理环境、提升管理质量,促使劳动者积极的参与到管理中。在新时期下,人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更加强调以员工为中心,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人本化管理的含义
人本化管理以价值观理念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强调群众员工的尊严和地位,赋予其满足的权利和社会的尊严,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人本化管理理念,在认识和尊重馆员为学校、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的同时,还要满足其对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的需求。
二、对图书馆员工开展人本化管理的相关举措
1.创设良好环境
工作环境对馆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心情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图书馆在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为馆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其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更包括软性制度。同时,图书馆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整合,采取按劳取酬、竞争上岗等举措,调动图书馆员的劳动热情和工作主动性。
2.构建和谐关系
图书馆在开展人本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在图书馆内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图书馆领导给予馆员能力和责任心以高度信任,在尊重不同馆员个性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肯定馆员取得了工作成绩;其次,从生活和工作多个角度给予馆员关心,促使馆员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三、提升馆员综合素质的相关途径分析
1.树立人本理念
在图书馆管理中,人本理念要位于核心地位,以满足馆员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真正体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满足馆员的发展和情感需求,尊重其价值和能力。同时,图书馆管理者还要从馆员角度为出发点,带给馆员以归属感,促使馆员以全面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2.加强培训教育
当前,在学校图书馆中,馆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对现代的信息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适应岗位的能力需要。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图书管理逐渐呈现数字化以及网络化,导致一些馆员难以适应。因此,学校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的教育和培训,针对图书馆的工作方式以及管理方法,通过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提升馆员的信息素养。同时,馆员还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加强主动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辅导员、信息导航员,充分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的工作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3.引进专业人才
学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积极从社会中引入相关专业人才,不断提升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图书馆在吸纳普通操作人员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专业技术团队,主要包括多媒体、网络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人才,可以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操作。同时,图书馆还要吸纳数据库建设以及书目数据的专业人员,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同时,发挥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效能,提升图书馆的行业竞争力,为学校各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帮助。
4.开展人性管理
图书馆在开展各项管理中,要体现人本理念,以人本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利用文化建设,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图书馆还要加强思政教育,强化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挖掘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发挥馆员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建设一支具有较强语言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5.提供锻炼机会
图书馆要通过多种渠道,提供给员工职业锻炼的空间和机会,为馆员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动力的工作任务。同时,图书馆还要在内部推行岗位轮换制,保证所有员工在不同的岗位都接受锻炼,丰富员工的岗位经验和工作内容,保证馆员可以承担更加艰巨的工作任务,提升工作的主动和挑战性,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四、結语
学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汇聚地,其对促进学校教学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图书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引入人本管理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挖掘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余小玲.浅析“以人为本”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169.
[2]郭英良.浅谈学校图书馆馆员的人本化管理及素质的提高[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