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庭
【摘要】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主义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熏陶,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8-176-010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以人为本,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及其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的日益发展,使人们对于全面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恢复人文主义教育遂成为现代教育的崇高使命。
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的体现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是指知识的掌握,更是在此基础上人文精神的延伸和扩展;它要求学生能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起码的认识,有道德感、公民心,不仅关心自我实现,而且关心社会、甚至人类文明的前途,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为了有效实施人文主义教育,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前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定位千百年来一直被我们所传承。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蒙者,而且更应该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行为风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自我学习,广泛地涉猎及掌握语言、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宗教、民俗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不断地自我内心反省、感悟,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同时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以创新教学落实人文主义教育。教师应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转变,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立新”,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史的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新的概括,这样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评析,以便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啟发学生从近代历史上各个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中,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在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使学生对中共诞生影响的理解、感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二、历史教材的深入发掘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关键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人文主义的内容,寻求历史与人文精神的契入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只不过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阶级加以任意的人为的篡改,其人文精神越来越被遮蔽。如:介绍孔子时,除了对孔子的生平及思想进行必要的全面讲述外,还可引用《论语》中的记载:孔子有次外出回家,其家人告诉孔子,家中马房曾着火了。孔子问家人:“有人受伤吗?”这让学生看到孔子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其话语中不正体现孔子对人的关怀,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吗?高中历史教材里通过楷体字排印的文字、图画、说明以及科学家、政治家的人生格言等方式,表现了许多历史人物永不放弃的追求精神。他们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永远进取的精神,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思维方式、方法,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等优秀品质,都会给思维活跃但还未完全定型的高中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对历史人物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人文价值进行挖掘,帮助学生追寻伟人的足迹,解读伟人的人生,寻找伟人的成功经验及人生智慧,从而启迪学生,丰富学生的人生,这将对学生一生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体现着永恒的价值。
三、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睿智。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感知人文,使追求真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弘扬。备课阶段,在切实掌握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有关内容作适当地取舍,预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在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的前提下,重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历史教师可根据某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其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幻灯片、录音、录像、电影片断、电脑多媒体展示来创设一定的历史教学场景或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历史的体验、想像、感悟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各种深厚而高尚的情感,以达到对其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努力推动人文性历史教学的构建,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力量,塑造学生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只有在人文主义教育的旗帜下,历史教学才能富有生命力,素质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