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自贸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策略研究

2018-11-10 08:48阮文婧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自贸区

摘要: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我国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沈阳自贸片区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完善体制机制的内在要求,是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文章旨在通过深入调研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的营商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营造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提出适合沈阳片区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改善策略,为沈阳片区打造透明高效、开放便利、多元包容、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营商环境;自贸区;政策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流动的重要推动力,法制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以带动全球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向该地区集聚。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活动全过程各类因素条件的总和,还是涉及经济社会全系统整体氛围的集中呈现,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沈阳自贸片区建设而言,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沈阳自贸片区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完善体制机制的内在要求,是新常态下推进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研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的营商环境现状,比较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营造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提出适合沈阳片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善策略,为沈阳片区打造透明高效、开放便利、多元包容、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创造有利局面。

一、 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概念

“营商环境”一词源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Doing Business”项目调查,该项目发布《营商环境报告》目前将10个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世界银行认为,“营商环境”就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创办和经营企业的难易程度,主要包含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执行合约及关闭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规所需付出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除了IFC“Doing Business”以外,还有一些机构和学者对营商环境进行专门的界定,如The Donor Committee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简称DCED)对营商环境的定义为:营商环境是支配商业活动所必须的政策、法律、制度、规则等的一种复杂的融合体,营商环境是投资氛围的一个子集,包括落实政府政策的行政和执法体系,影响企业运作方式的体制安排。国际商业观察(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簡称BMI)将中国国内营商环境的指标划分为以下方面:透明度、任人唯亲主义和腐败、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企业税负负担、利率水平、银行业和股市的复杂程度、商业信心水平、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Benn Eifert&Alan; Gelb和Vijaya Ramachandran(2005)将营商环境定义为“影响不同企业和行业经营效率的政策、机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地理环境等”。Benn Eifert&Alan; Gelb和Vijaya Ramachandran(2005)认为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不同企业和行业经营效率的政策、机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地理环境等。

本文在借鉴和参考学者对于营商环境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背景下营商环境的国际化特征,对于国际化营商环境进行了定义: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人才流动等商业活动,所依赖的政策、制度、法律、规则、文化等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创新政府政策、行政、执法体系的体制机制,对接国际通行的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律法规、规则惯例,以及加强区域内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以不断提升企业各生命周期的运作效率和需求,为国际化人才提供适宜工作、生活的教育、医疗、居住及出入境等配套设施和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特征:一是与国际通行的制度体系相衔接,为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二是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地位,各方尊重并遵守市场规则和商业规律;三是产业体系高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并不断向产业链的高端调整;四是透明高效的政府运作方式,有较好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五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提供宜居宜商的社会环境。

二、 沈阳片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沈阳片区在严格落实沈阳市关于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基础上,复制了福建、上海等自贸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大胆进行探索,逐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等政务,推出了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办理等便利化措施。以上改革的推进,提升了沈阳片区的吸引力。据统计,截止2018年3月,沈阳自贸区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办理新注册企业15 187户,其中外资企业136户,外资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数的比例为0.9%;注册资本超过1 51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14.8亿美元,外资规模占所有注册资本额的比重为6.18%。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沈阳自贸区在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不知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

1. 缺乏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包括政府服务、优惠政策、信息化建设、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

(1)放管服改革不到位,政府部门间权责不明晰。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前提是有明确的权责分工和协调机制。目前,沈阳片区在纵向和横向的权责关系方面都不明确。纵向上表现为沈阳市政府和自贸区管委会之间的权责不明确,自贸区的许多工作需要到沈阳市相关部门进行办理,行政权力下放工作要结合我国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加快开展。横向上表现为市政府各部门、管委会各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工作合力,比如信息不共享,工作流程不能有效衔接,各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现象等。这对“多规合一”、“单一窗口”工作的协调造成了阻碍,降低了行政效率。

(2)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服务企业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自贸区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效率,是构建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近段时间以来,沈阳自贸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提供高效政府服务,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奠定了一定基础。调研发现某些政府部门和个别窗口服务人员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吸引外资企业在自贸区投资经营。在主动服务企业方面,上海自贸区进行了大量先行先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以此来提升每位服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为企业办理各项工作的效率。在服务措施方面,有地区采取了便民措施,如延时服务,辅导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中介服务、快递服务。

(3)网络和信息化创新滞后,制约了政务效率和贸易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加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处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从沈阳片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情况看,与国际化营商环境所需硬件条件还有一定差距,尚未针对国际化营商环境指标涵盖的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纳等指标开发新的办事系统,技术支撑不足限制了营商环境便利化程度。目前,沈阳片区的政务网站功能不够丰富,用户体验有待进一步优化。

2. 沈阳片区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有待加强。包括进出口港口等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体系、贸易便利化措施、跨国公司资金和人才流动、国际贸易纠纷处置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对接存在差距。目前来看,沈阳片区营商环境国际化程度不高,并且受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影响大,自贸片区缺乏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再造的职权,改革力度和措施自主性不强。具体表现为:

(1)商事制度不够简化,不具国际比较优势。目前,沈阳片区提供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所需服务的流程方面还存在简化、优化空间,不仅与新加坡、香港等发达经济体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差距,与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也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设立是国内外资本在自贸区投资兴业的第一道程序,是企业生命周期的起点。因此,企业设立是否便利,是衡量一个该地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特别是企业设立所要经历的环节、流程、时限、效率、费用等,是企业的关注重点。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沈阳片区尚未将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各部门许可审批流程和职能也需对标国际先进经验进行进一步优化。

(2)自贸区需进一步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对接。包括硬件基础设施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财政金融政策与国际惯例对接两个方面。沈阳片区存在的通关效率方面问题的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制度等软环境的因素外,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交通物流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通关体系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沈阳片区地处“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区位,目前与国际对接的交通物流渠道还不发达,国际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有待加大建设投入。机场、铁路、公路无缝连接的集疏运体系渠道的综合效益还要进一步挖掘。

(3)国际化人才政策高地效应尚未形成,难以建立全方位国际化营商环境。目前来看,沈阳片区国际化人才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现有政策也未落实到位。自贸区现推出了针对国外高层次人才国际流动方面的便利化措施,包括在华永久居留权申请、居留许可、签证等。自贸区本级的人才奖励政策不足,且缺乏系统性。目前有针对企业高管个人工资性收入的财政补贴,还未形成政策高地的吸引力。

(4)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限制了国际营商环境优化。沈阳片区提升国际贸易便利程度、简化政府办事流程、大力推行“多证合一”、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基础是打通信息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共通。目前,沈阳片区尚未建立完的信息采集和共享系统,缺乏企业层面的数据统计,未针对企业建立独立的数据库。这就限制了下一步各部门间的数据互认和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

三、 沈阳片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1. 创新优化政府职能,打造高效透明政务环境。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沈阳片区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要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新的政府管理体制。政府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且在企业生产经营准入、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压减审批事项,不该管的坚决减少行政审批,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事前监管更多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政府重点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

(2)转变政府观念和作风。进一步加强管委会的事中和事后监管,要切实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因为监管就意味着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市场发现问题。这跟政府等待企业递交材料后审批增加了难度。同时,加强监管还需要打通信息共享渠道,由沈阳片区管委会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掌握企业运营中的各類信息,如工商、税务、海关、银行贷款、企业信用、股东信用等,否则政府缺乏完整的信息链,将导致无法做到有效监管。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率。借鉴香港和广东自贸区建设经验,推动企业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办理网上审批、登记、申报等各项业务。沈阳片区管委会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建设高标准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让企业享受到高效的网上办理申报、登记、审批等行政服务。同时,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针对不同成长期、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一站式”优质企业服务,包括企业基础服务、融资服务、企业孵化等。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如企业工商注册、财务、法务、办公、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申报,以及企业融资服务及在线办理各类设立、资质认定、办公、知识产权管理等各项服务。

(4)建立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和问责机制。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工商、税务、海关等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在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时,某个政府部门的推诿和不担当,将导致整个办事流程中断,大大增加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进而破坏了国际化营商环境。因此,在打造营商环境时,要依照企业办事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角色和职能定位,建立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并联现实审批和联合检查机制。在企业项目落地前,要实行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并联限时审批,减少项目审批和备案时间;对于跨境贸易,要建立海关、海事、边检、质检、食药监等跨部门的“一次性联合检查机制”,缩短检查通关时间。

2. 对标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打造便利的营商环境。

(1)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沈阳片区作为我国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先行区,在严格落实我国所作承诺的基础上,要对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各项内容,积极探索促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措施,加快制定与之衔接的流程体系和相匹配的监管模式。

(2)降低企业费用和通关成本。沈阳片区要出台相应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比如,對于属于国家有明确规定和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下限执行;对于可以本地进行定价的项目,进行清理和整顿,并将收费目录清单向社会各界进行公布。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基金、转贷应急机制、降低担保等成本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主动向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在降低通关费用方面,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方面,在片区探索利用直购电的方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3)加强便利化基础建设,推进沈阳片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沈阳片区拥有东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空港、高铁站、铁路货运编组站以及沈阳港和高速公路所组成的交通枢纽网络,这对于推进亚欧高速运输走廊,构建面向俄罗斯、中亚、西亚的开放窗口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沈阳片区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方面也拥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要继续加强便利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沈阳片区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型现代服务业、传统制造业共同成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奠定产业和经济基础。

(4)建立国际化商业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沈阳片区立足沈阳和周边地区,借鉴前海自贸区的有益经验,依托自贸区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研究成立东北(沈阳)物流仲裁中心,发起成立“中国(东北)自贸区仲裁合作联盟”,探索建立高科技和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创新机构。同时,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进更加国际化的仲裁员,开展专业调解员培训和资格认证,提升沈阳片区在商业争议调解和仲裁领域的地位,为沈阳片区和沈阳市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发挥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Bah E H, Fang L.Impa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in Afric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5,(114):159-171.

[2] Dan L M P 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firms' sources of financial capital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64(4):371-376.

[3] 陈忠谦.推动粤港澳仲裁合作,创造国际化营商环境[J].仲裁研究,2013,(2).

[4] 龚柏华.国际化和法治化视野下的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J].学术月刊,2014,(1).

[5] 顾学明.改革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J].求是,2016,(2):32-34.

[6] 黄吉乔,丘书俊,张颖.推进深圳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国际比较分析及启示[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4,(2):42-47.

[7] 马洪君.沈阳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迫在眉睫[J].辽宁经济,2017,(2):52-54.

[8] 叔平.创造“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将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J].上海质量, 2013,(8):14-17.

[9] 武靖州.振兴东北应从优化营商环境做起[J].经济纵横,2017,(1):61-64.

[10] 孙丽燕.企业营商环境的研究现状及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6,(8):106-119.

[11] 张波.企业营商环境指标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6,(10):62-65.

[12] 钟飞腾,凡帅帅.投资环境评估、东亚发展与新自由主义的大衰退——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为例[J]. 当代亚太,2016,(6):118-154.

[13] 周超,刘夏,辜转.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投资动机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7,(10):143-152.

作者简介:阮文婧(1988-),女,汉族,福建省泉州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8-06-12。

猜你喜欢
自贸区
港口企业“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跨境融资途径
天津自贸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融资与税收视角下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业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自贸区制度创新及发展趋势
自贸区视角下高职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