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君
摘 要:苏联画家叶福塞尼·葉夫谢叶维奇·莫伊谢延科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创作题材大部分都以军事题材为主,画面也极具表现力。他的作品不论是画面的构图,还是画面的局部或整体都处理得十分协调。他非常重视构图的形式感,每幅作品中都展现了对立与统一的艺术规律。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出发,他的油画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从莫伊谢延科油画作品的审美价值来分析,探讨当代创作者在油画创作中如何进行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莫伊谢延科;军事题材;审美价值
莫伊谢延科是一位以军事题材为主要创作方向的画家,他的油画作品生动描绘了国内战争与卫国战争时期战争与生活的场景。他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他追求的艺术或许仅仅是创作者自我情感的表达。并且莫伊谢延科也是一位学院派艺术家,他在进行创作时对于画面的布局、颜色都有不同的理解。莫伊谢延科进行油画创作的时期恰好是苏联艺术文化的繁盛时期,他油画作品的主题思想大部分是阐述作者内心对艺术思想的追求。在我看来,在进行艺术创作前首先应该深入观察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其次在头脑中思考构思,最后再用绘画语言进行描绘。因此,莫伊谢延科的创作中除了表现苏联时期的人文风貌,还表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题材,甚至还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莫伊谢延科的绘画风格热情洋溢,激励人心,充满了生命力,本文主要从他的油画作品的审美价值出发,分析他的创作背景、创作题材以及创作的价值与启示。意大利画家古图所评价他:“这是一位大师,他始终知道如何来表现他想要表现的东西。”
一、莫伊谢延科油画创作的背景与成长历程
莫伊谢延科,前苏联油画家,前苏联美术研究院院士。他的创作题材种类繁多,比如人物肖像、自然风貌与人文风貌,另一方面,他的创作灵感大部分来源于国内战争时期的场景。当人们去观摩他的画作时便感到体内热血膨胀,情不自禁想要在头脑中联想当时的战争场面。莫伊谢延科的故乡是白俄罗斯,他对绘画的热爱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生根发芽了,之后他去莫斯科工业美术学校进修,后来又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进入了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40年代初期,卫国战争打响,他弃笔从戎,义无反顾投身到列宁格勒保卫战。此时莫伊谢延科的作品《夏尔斯》创作进行到了一半,但是战争的硝烟打破了原本生活的平静。
莫伊谢延科毅然决然地抛下了自己所钟爱的绘画事业,果断加入到危机四伏的战斗中去,去保卫自己的国家。在战争期间,他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乱对普通民众深深的伤害和打击。他一开始觉得十分悲伤,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各种悲欢离合,并且饱受折磨与摧残,但是胜利的曙光给无尽的黑夜带来了希望。因此莫伊谢延科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人民在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中所建立的功勋。莫伊谢延科度过的骑兵生活和战争生活对他的历练非常大,也使他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可以勇往直前,更加坚定了他艺术创作的方向。
当战争告一段落,莫伊谢延科重新开始了自己创作生涯。然而在创作初期,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著名的作品。于是他开始主抓基础,从人物的形体与结构、画面的布局与构图、颜色的厚薄与搭配出发,把在油画创作之前最基本的课程重新探索整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积淀了雄厚的创作能量。后期,莫伊谢延科的作品《第一骑兵队》问世,这幅作品画面构图新颖,人物的神态出神入化,用色考究,可以说是他创作生涯的新阶段。尽管画面的构图、习惯用色与他学生时期相差不多,但此时他的绘画方式和语言有了很大的突破。“整幅作品动静结合、场面宏大,人物形象刻画已经相当成熟。”[1] 在欣赏莫伊谢延科的作品时,我们可以从画面上,探究他所表达的情节与诗意,庄严与温和互相交融,相辅相成。
1961年,莫伊谢延科的《红军来了》创作完成,这是他的另一代表作。作品的构图主要是纪念碑式的,给欣赏者的视觉冲击非常大,他用色巧妙,黑与白的对比,每个人物的结构都有强烈的动感。在此之后,莫伊谢延科的绘画技巧得到了很大提升,绘画语言更加丰富。比如《普希金在米哈伊洛夫斯克》和《基督下十字架》构图巧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有一种魔力,带领欣赏者陷入深思,使人真正地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二、莫伊谢延科创作题材的审美情感价值
莫伊谢延科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就更加珍惜生命,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优秀作品,都是用来歌颂生命的伟大。即使已经过去了很多年,还是可以带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让人们有种冲动去探究创作者当时的思路,去体会绘画作品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冲击。“莫伊谢延科的作品中虽没有精美的线条、华丽的色彩,但凭借他与众不同的笔法及沧桑沉重的色彩运用,就能够触动观者的内心,让人们在苦涩沉重中产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
在20世纪60年代,莫伊谢延科的组画《战争岁月》问世,分别是1961年《红军来了》、1969年创作的《甜樱桃》、1964年创作的《同志们》,都是以国内战争为题材的,而《胜利》是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并获得1974年度的列宁奖金。这些战争题材的作品反而都没有用战争作为背景,或者描绘打仗时的场景,而重点描绘的是交战前后的场景。比如《红军来了》,主要表达的是他童年的感受:在一个晚上,一些在驱逐白匪的红军骑兵忽然间开进一个小村庄,骑兵飞驰,人和马都在飞速地流动,对面一家农舍的窗内亮了灯,一个连衣服也未穿好的小伙子从屋里惊喜地出来迎接。近景是木栅的一侧,构图自然独特。颜色与笔触就像速写一样,亮的地方用大量的白色,其余都是红色与蓝色,这样表现减弱了光线与空间感,也凸显出红军骑兵的脚步沉稳有力。因此也是莫伊谢延科主要的代表作。
莫伊谢延科还有另一类作品,主要采用的是哲理性的语言同欣赏者进行沟通。代表作品有1972创作的《胜利》和1975创作的《五月九日》。他在创作《胜利》时把胜利和牺牲都压缩在了同一个瞬间,主要使用相互比较的表达方式:光线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在胜利号角吹响的那刻,一位军人却不幸中弹而亡,胜利与死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就是前面谈到的生与死的对比,也是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五月九日》是一个普通的生活情景,描绘的是几代人的伦理道德面貌,表达了人们因自身的经历不同而对历史、对战争年代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莫伊谢延科创作的表现力在苏联画坛十分出众,同时他也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
三、莫伊谢延科油画创作生涯的审美想象价值与启示
苏维埃时期涌现出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鼓舞人们勇敢站起来,去面对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信心,影响非常广泛。2017年是莫伊谢延科的一百周年诞辰,在浙江全山石艺术中心,于11月17日开启“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典藏——莫伊谢延科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全山石表示:“这是对俄罗斯苏维埃时期主题性创作的回顾,并以此纪念这位为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作出独特贡献的画家。”
此次莫伊谢延科的作品展主要选择的是有关军事题材的创作,这些作品都被收藏在了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内,另外还有一些他的素描草稿和色彩草图等。在老师带领下,此次展览我也有幸与我的同学们一起到场参观,非常全面地了解了莫伊谢延科的创作思路与过程,也近距离观赏了这些作品,让我的内心十分激动,观赏原作与图片差异是非常大的。审美的过程描述往往依赖于艺术家对于这个过程的内省,所以可以通过分析艺术家的生平,了解当时艺术家的心境,我们虽然能够看到他们当时的审美心态,但也是很难总结的。在这次的莫伊谢延科作品展中,他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只有十五幅,可是也足够展现他所达到的艺术成就。中央美院教授、油画家闻立鹏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画报上看到過,他也是第一次在现场看到原作,他的感慨也非常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奚静之看过之后说:“他的画看完还想看,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动。”
莫伊谢延科的创作风格独一无二,颜色沉稳而不单调,构图和谐,人物的排列组合随意自然恰到好处。莫伊谢延科的创作由一开始单纯的写实,到后来逐渐丰富,不像其他画家那样容易陷入单调的绘画方式,他擅于通过形式多变的绘画技巧来处理作品。莫伊谢延科对军事题材与自然风光题材的表现都栩栩如生,他在处理人物结构及空间中的形体都非常巧妙,也给欣赏者展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与众不同的审美修养,可以让欣赏者陷入思考,触动欣赏者的内心。
莫伊谢延科有非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留给后世,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都值得我国当代创作者仔细研究,充分学习与借鉴。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该牢牢把握中国精神与时代内涵,尽量多地表达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传达正能量,起到正确引导欣赏者的重要作用。另外,当代的创作者还应该学习莫伊谢延科主抓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创作,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和历练自己的绘画技巧,才能更好地将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精神表达出来,让油画创作表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在进行油画创作时,要尽可能地深入生活,抓住细微的小事,充分学习探究,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四、结语
莫伊谢延科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时刻牢记自己的信仰,他始终觉得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了解民众的苦难、体会民众的欢乐,还应该牢牢把握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然后再通过艺术语言的加工,形成反映时代特征的创作,并使欣赏者能够产生共鸣。当代创作者应该多多学习研究他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思路,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占欣.莫伊谢延科的艺术追求[J].文化月刊,2009,(11):82-83.
[2]陈克义.莫伊谢延科对写实绘画的探索及意义[J].中国油画,2014,(05):77-78.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