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绘画语言初探

2018-11-10 10:07樊思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中国画

樊思梦

摘 要:“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画绘画语言线与形的艺术表现语言的具体探究,集中从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三个系列进行赏析。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赏析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以线造型之外,还利用了当代对线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线性语言表达画面效果,使其画面更具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这些在画面中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对笔者的创作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绘画语言;绘画作品

在中国画中,绘画语言就是画家在运笔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的心情、感受,表达出线条的各种韵律和千姿百态造型的变化。中国绘画非常注重程式化,就是将表现对象进行一种高度概括了的形式符号的过程。虽“线”作为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首先要从写“形”开始,这正如南朝时期谢赫在《画品》中所指的“应物象形”。中国画线与形是在创作灵感的激发下,将画家的情感、思想化为作品。线的节奏、韵律生动地表现着自然万物形态。笔者通过中国画绘画语言存在方式和表现特点的分析研究,结合吴剑珊老师系列绘画作品感受和认识,对绘画语言线、形进行探究。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语言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鲜明的个性、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貌在世界的画坛中别具一格。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六法论”,再到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都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绘画语言。

(一)骨法用笔——线

中国画绘画语言——线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造型的表现也是以线为主,中国画造型表现的基本规律主要就是依靠线去勾勒自然万物的客观形象,这就是在传统国画中造型表现的特点。南朝谢赫在《画品》一书中六法论“骨法用笔”来形容在中国画中用笔则要表现出力量之美,骨之力量。传统的中国画以线条勾勒绘出造型为主,用线可以准确地表现其形态、结构、表情等。因此“骨法”很好地表达了国画中用笔的力感、动感,表现其艺术性。

用线来塑造形态、形体不只是单纯的对物象进行勾勒、描摹,而是对物象结构、形态的把握加之画家的感知,表现其独一无二的质感。如郑板桥线则秀挺刚直,而曹仲达紧劲连绵,更有唐代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线的运用,体现了画家对于客观物象的高度概括和简单的提炼能力,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物象的一种整体的感知力。

(二)应物象形——形

“应物象形”是指画家描绘的物象与其客观自然状态形似,这是南朝时期谢赫提出的。可见在中国画中形的艺术魅力是非常大的。中国画形象的表现是通过对物象结构关系以及笔墨结构关系的表现来完成的。中国画画家在认识一些事物时,首先也是从此事物的结构关系入手的,然后就是这个事物本身的、固有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最后获得准确的对于客观事物的“形”基本特征的把握。

画家在掌握住“形”的基本规律之后,就可以摆脱了客观事物的束缚,而不在围绕着客观物象的真实塑造,而是根据此事物在画家心中形成的意象以及画面的需要,来自由、即兴地组织画面。这时所呈现出的画面,一方面是根据事物的客观形象加以提炼、概括;另一方面又是画家主观情趣、情感的表达,对事物审美理想的呈现。

中国画中用笔是极为重要的,即线条的表达方式。画面中的一点一划、一勾一勒都包含了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主观情绪对当前事物在当下生命状态的记录。这也正是中国画的迷人之处,线条的即兴运行与画者情感的表达都在宣纸上油然而生。

二、中国画画面语言赏析——以吴剑珊老师系列绘画作品为例

(一)花语系列

“花有很多语言,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花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角色。”这是吴剑珊老师对于绘画作品花言解语系列的解读。

吴剑珊老师一直比较喜欢日常生活中一些美的人或是事物。她喜欢把身边的、生活中的经常见到的场景、人物与自己的绘画相融合,运用细腻的线条和写意味道的覆色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画面效果。花之语系列以花卉为主题的创作,用传统工笔中有着抑扬顿挫、刚柔并济的线条来描绘画骨,用流动的、富有变化的色彩来表现花朵的质感,使这些花卉的各样姿态跃然纸上。以工笔画的线为基础,加上写意画的用色方法来表现,以现实的形象和抽象的组合来营造画面是画家主观心态与自然万物形态的契合。线条的疏与密、刚与柔不仅勾勒出花卉的结构,还组织了画面的中黑与白节奏韵律。画面中花朵与枝干、花朵与器皿的组合是那么的相得益彰,这就是融入了画家自己个性、情感,即意到随笔。

(二)仕女系列

仕女画的发展在其历史潮流中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其唐代仕女画《簪花仕女图》作为一个独立而鲜活的审美对象出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绘画“语言”体系,这种审美特点以及繪画语言对当代仕女画的发展与创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吴剑珊老师的仕女系列在线条上借助了古代传统的线描样式,很好的把传统的线描技法与西方写实技法融合于人物形象的造型之中。就单纯从“线”的角度出发来讲,线是粗细不均,紧随人物外部特征以及结构,粗细凹凸抑扬顿挫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推敲之后的结果,充满了一种节奏感,一种柔美律动之感。

黄培杰在《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一书中提到“随时势之类、赋现时之彩”,这是唐代仕女画在色彩语言方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吴剑珊老师的仕女画系列也同样遵循了这样的特点,既保持了传统的精髓和语言特色也产生了一些时代的特色,并且特别注重整个画面整体色调和氛围的表现力与张力。

(三)藏民系列

在中国画创作中,以少数民族独特的人物形象、风土人情、服饰首饰等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的绘画屡见不鲜。画家们在创作此类绘画时,往往深入到这些神秘而又美丽的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劳动场景中,感受着他们欢歌笑语的场景与喜悦。

以线造型、随类赋色是其中国画基本特征。写意味道的覆色方式平涂为主再稍加晕染,使画面产生丰富的理想效果。吴剑珊老师在藏民系列绘画创作中就是用这种方法使画面中拥有强烈的装饰意味的效果。画面中所描绘的藏族人民,其造型纯朴稳健,构图完整、颇具张力,设色深沉浑厚,恰当地表达了藏族人民的内在精神气质,成功塑造了藏民热情质朴、勤劳勇敢的性格特点。对藏民形态上是通过线的虚实、强弱来表现的,在线条的处理上,表现为勾勒头发、衣服以及衣服上的装饰的安排或者是对线的转折顿挫的布置都不同,用线的穿插、重叠、层次来表达不同的质感。色彩上则又是多用纯度高的颜色来表现藏族服饰的感觉。藏袍的表现最为讲究其边饰、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白缎衬衫。藏民除了在服装上极具特色之外,画面中出现的拿着转经筒的藏民,代表了他们的信仰,口里念念有词朝着自己心中的圣地赶去。这些绘画的语言来表现物象的节奏与韵律感等。

三、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现实价值

(一)丰富的画面表现形式

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大多描绘的内容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是花卉或是仕女,仿佛是生活的记录。她这种直接再现现实生活的方式则是她创作的主要方式。她的绘画作品中用笔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线条仿佛在“传情达意”表达当时情感、思想。而画面中的色彩又是极具当代感,层层的渲染,在宣纸上形成的墨渍与水痕构成了奇妙的画面意境。线与色,这种纯粹的充满艺术张力的绘画语言,是吴剑珊老师的系列绘画作品中独特的画面表现方式。

(二)强大的精神内涵

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我们把它解释为描述万物的活力,这种活力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心灵的自由状态。中国艺术的两大基石是儒家与道家,儒家讲的是“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道家则是“与道冥一”的境界。这是中国艺术的精神,也是“广义”的中国画精神,即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画主题“气韵”。在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中她不但表现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精神,还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继而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事物,他们形意相通,物我契合,造就了中国画强大的精神内涵,也使其具有了独特的艺术观。

(三)对中国画创作的启发

用笔墨对自然与生活进行记录。在创作中,对生活的入微观察及个人情感的摄入都是十分重要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创作可以直接地再现生活的现实,在画面效果的处理上要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式相融合,使其呈现出多样、丰富、妙趣的画面视觉效果。

关注生活中的一切,对这些事物产生很深的情感,然后将自己的情思寄托于创作中表现出来,最终体现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因而在创作中我们永远不能脱离自身感受,将此情感融入到笔墨中而形成自己的笔墨語言,这样创作出来的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作品。

四、结语

吴剑珊,娴静美丽,敏学上进,在交睫解衣的教学中,能以“玲珑秀丽,温婉多情”的笔墨线条,勾画出富有女性情调的画作,体现出她追求“理想映现实”之道的行进步履,十分难得。这是一位日本崇城大学客座教授对吴剑珊老师的评价。的确,人品即画品。吴剑珊老师的绘画如她本人一样娴静淡雅,但画面中又不缺乏中心亮点。本文从传统中国画语言入手,通过对传统中国画绘画语言特色分析,结合吴剑珊老师花语系列、仕女系列、藏民系列绘画语言的运用探索其绘画强大的精神内涵,以及对于个人创作的启发。如果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脱离了中国画的这些传统以及“语言”特色和精神体系,违背了中国画的发展规律,那也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2]谢赫.古画品录·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机构与形式特征
中西方绘画趣味性的表达方式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王宏剑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