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武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 241001)
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病变,冠心病的危害在于:患者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可诱发心律失常、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了对比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本研究将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6岁-74岁,平均年龄(56.3±1.6)岁。分别给予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分别给予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①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告知患者尽量放松,保持休息状态。确定患者达到安静状态下时,行12导联同步扫描,纸速设置以保障患者基线平稳性、图像清晰度要求为标准。如检测期间患者心电图基线出现明显波动,应重新获取检测资料。②动态心电图检查:选用HOLTE7.0GOLD心电图仪便携式光卡记录盒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系统,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参数设置完成后,记录患者全天内(24 h)的心电图信号资料。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交由两名医师进行诊断(双盲)。如两名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可将其作为诊断结果。结果不一致,经协商讨论达成一致后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冠心病检出率及心律失常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冠心病检出率比较 常规心电图诊断检出率58.33%,动态心电图为65.0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律失常诊断结果比较 常规心电图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室上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见表2。
表1 两组冠心病检出率比较[n(%)]
表2 两组心律失常诊断结果比较[n(%)]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后,心功能受损加剧,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上述危害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无创诊断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经患者体表获取其心脏心动周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进而根据所获图形记录信息进行诊断。常规心电图诊断用于冠心病诊断,可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参照依据。这种诊断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检测过程中患者图形记录时间相对较短,检测流程受时间干预影响较大。②对检测时点要求较高。如于冠心病患者非发作期进行诊断,容易出现漏诊,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常规心电图诊断也伴有明显优势,具体包含:①检测成本低廉。常规心电图监测成本低廉,重复使用基本不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②诊断结果判断准确。常规心电图诊断在临床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时间较长,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而动态心电图诊断则通过持续性全天检测患者心电活动的形式,获取最终诊断结果。这种诊断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检测耗时较长,费用较高。其优势为可精准识别心电异常,提高诊断准确率[2]。
本研究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结果证实:动态心电图的冠心病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提示二者均可用于冠心病的初筛评估。动态心电图诊断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室上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P<0.05)。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常规心电图诊断记录冠心病患者心电活动时,心律失常处于未发作期,进而影响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推行动态心电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