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贵
摘要:小学语文是汉语学习的基础课程,所谓情感教育主要是借助课文中写作特点、表达方式等呈现想要表达的情感元素,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能力,因此,本文主要的围绕如何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情感的教育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情感教育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方法
随着国家对国学的不断重视,对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成为了教育界重要的焦点问题,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功底对学生日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蕴含着许多情感的元素,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因此,情感元素在教学中应该成为教师应该挖掘的元素,以此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1.1在教学中对课文的情感主线把控不准
部分教师自爱教学中,不能够很好的将课文中的情感线路准确的掌握,从而导致教学的逻辑性比较乱,加上传统教学的观念比较的陈旧老化,最终导致的就是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将煽情的形式当做的情感教育的手段,这样会将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夸大,导致不够真实,学生会感到非常的差异,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虽然教师在课堂中非常尽力的去挖掘情感的元素,学生同样也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这样的共鸣是短暂的,由于教师不能够正确的引导,所以,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将情感融入自己的学习习惯中,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情感体验。
1.2阅读方法的单一化,情感教育受阻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并不是非常的理想,情感教育没有很好的落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及时专门的开展情感教育,也只是一种昙花一现的形式主义,其本质就是教师或者学校等方面没有很好的认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导致思想上的偏差,难以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无法很好的渗透情感教育。
2.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2.1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要想真正的实施和完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需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全方面、多维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然而兴趣就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渠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目的就是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從多方向的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
2.2创设导人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阅读基础、思想比较单纯等特点,随着课文中的事件或者其他的内容慢慢的影响,学生在心灵上会收到一定的熏陶,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或者事迹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更应该准确的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元素,创设相关的导人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为小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环境。
例如,在《慈母情深》教学开始中,教师可以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画和文字,这些图画和文字都能够让学生感悟到时代的背景,文字节选自梁晓声的长篇小说《母亲》,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真实回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
2.3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情感的可塑性都非常的强,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低,教师应该联系生活进行讲解,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所见、所闻与所感来理解课文,从而更深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情感的元素与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以此更好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例如在上述的《慈母情深》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文中:“母亲为了整个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到了晚上又是怎样的呢?”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此时教师可以出示:“父亲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链接了梁晓声《母亲》这篇小说中的文字。在课堂上进行阅读链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此时总结:“母亲挣钱十分不易,然而当听说我要钱买书时,母亲通情达理,毅然把钱给我,并且坚持要我买书,真正体现了慈母情深。”其次,通过人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学生实施情感上的教育,从而在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元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每一个人了而言,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尤为重要,此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对学生未来成长、未来学习道路重要的基础条件,语文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通过文章中优秀事迹或者感人故事都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思想。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的表明,情感教育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一些隐蔽性的教学方法和主动地教学态度来创设一个情感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更多的突出自己的引导者和辅导者等角色,让小学生能够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