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对我国现如今的林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多数区域相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而传统模式下的治理方式,所具有的实效性也在逐渐下降,因此,就需要合理扩大绿化面积,以提升治理效率以及质量。本文将对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造林整地;植树造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177
1 概念论述
1.1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一种新型的森林制造模式,其主要指以培育森林为重点,实施造林工作。其中的“造林”是指大面积地实施林木种植,并确保其在一段时间后可形成森林的林木种植方式。反之,在规定范围内实施的小面积林木种植,其后期所形成的森林环境较小或者无法形成茂密的森林生态系统,则称之为植树。
1.2 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是指工作人员在具体进行造林以前,提前对相应区域内的土地实施翻耕处理,以使土壤状态得以优化,有利于林木后期生长发育。此种方式是为造林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且通过为林木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使所造林木质量得到有效提高[1]。
2 应用分析
2.1 植树造林
2.1.1 分殖造林法
在我国传统的植树造林模式中,分殖造林法并不多见,其主要指应用树木所特有的自身营养供给特点,将其个别部位作为原料,再實施具体的造林操作。这种方式的特征较为突出,由于树木幼苗的发育过程较短,因此,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本体所具有的优良特性显现出来,且幼苗的成活率普遍较高,同时,分殖造林法也具有操作简便、成本投入较低、造林效率较高等特点。
2.1.2 植苗造林法
这方法主要指利用林木栽种的方法进行造林。利用一些根部发育较为良好的优秀树苗作为基本的造林原料。但同时,由于此种方法的资金花费较大、不易操作等特点,因此,常被应用于一些环境状况较差的地方区域,主要为了确保所种植林木可以稳定、顺利地生长。
2.1.3 播种造林法
此方法是将多种树木、种子直接播撒至相应地区的土壤中,让其自然地生长发育。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操作便捷,且不需要提前实施育苗操作。因此,常应用于范围较大的林地所实施的植树造林工作中。但在具体实施播种造林法的过程中,应对相应种植区域的土壤以及环境条件进行重点明晰。这种方式的使用要求较高,因此,应将其应用于种源丰富、种子发芽状况良好的林场中,且在实施具体的林木播种以前,应提前度种子实施消毒、浸泡处理,有助于提升种子发芽率以及抗旱能力。
2.2 整地造林
2.2.1 化学法
主要指通过应用各种化学药剂的方式,实施具体的造林整地工作。其中,通过利用化学药剂,将相应区域内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包括灌木以及杂草等,并对其实施全方位的喷洒操作,以达到改善造林环境、扩增造林区域的目的。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以及成本投入较少等特点,且多数运用这种方式的整地造林工作,均可以取得较为可观的成果。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些许弊端,例如,在利用化学法实施的整地造林工作结束以后,会出现大量化学物质残留,对周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影响,不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2.2.2 焚烧法
具有操作简便、风险较大等特点。主要指对林场中废弃的灌木以及杂草实施焚烧操作,以达到高效率清理林场环境的目的。由于此种方式主要依靠的是物质燃烧,在具体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酸钾,对所种植林木的后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大面积的消灭害虫。其弊端就是,在实施具体燃烧的过程中有多种人力不可控制的因素,因此,危险性较大。
2.2.3 割除法
较为普遍的林木处置方式之一,主要有机械以及人工割除2种形式。机械设备割除法,通常会选择割灌机等,相比以往的处理方法,割除法具有实效性高、目的性较为明确等特点。因此,常被运用于大范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整地造林效率。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具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缺点,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也较高,且我国多数地方区域普遍存在经济状况不一的情况,其中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机械作业,因此,需要与人工相配合,才能提升整体造林的工作效率。
3 结论
想要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发展,高效率地增大绿化面积,就需要对造林整地以及植树造林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这对优化我国各地方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宝全,仇宽彪.北京市平原百万亩大造林工程降温效应及其价值的遥感分析[J].生态学报,2017(3):726-735.
作者简介:王柏军(1977-),男,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研究方向:营林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