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崇善”文化坚持“善德”育人

2018-11-09 11:57张厚林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5期
关键词:育德育人校园

“善文化”是对孟子“性善论”思想文化的传承,其精髓是勤、孝、谦、和、思,基本内涵是要求人们不要做有损于他人利益的事,要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并不计报酬、不计名利。也就是说,要做善人、存善心、有善行。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温暖。

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某一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活动。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从悠久的校史和优良的传统中挖掘梳理出善文化的精髓作为学校德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确定了“育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坚持“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扬“弘毅弘善,为公为先”之校风,弘“博识博爱,惟善惟新”之教风,树“求真求实,向善向美”之学风,努力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立足学生教育,突出品德培养,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大力建设“崇善”文化,以“善德”育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德育文化,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树善——立善的主题,创善的文化

永泰县第一中学立足于学校百年文化内涵,以学校的前身“育德女子学校”和“格致学堂”的校名为校训,培育“弘毅弘善,为公为先”的校风。“育德至善”的校训,意在重视将学生培养成有健全人格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和思想境界高的人。欲成才,先成人,通过教育让学生达到“至善”的境界。“育德”涵养着学生的道德品行,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培育着学生的道德修养。“弘毅弘善”的校风,意在全校师生皆应有刚毅坚强的意志,弘扬道德上追求的最高目标——至善。

学校追求“博识博爱,惟善惟新”的教风与“求真求实,向善向美”的学风。“惟善惟新”,即为人师者既要追求至善,还要有创新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争创一流的业绩。“向善向美”意在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让自己的人生朝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

学校的“一训三风”围绕着“善”的主题,既有深刻的儒学、哲学内涵,又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永泰一中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中国人历来向善,崇尚善良,赞赏善行,提倡性善。这就是中国儒家思想所说的人对精神生命的终极追求。“执礼向善、求学不已”,使人迈过了自然生命的诉求,达到了更高的精神生命的层次。

教育從本源上而言是向善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学习、成长从本质上而言是引导自己向善、从善、为善,从而达到至善的最高层次和境界。在“一训三风”的引领下,学校始终以“弘扬善学,培育善人”为目标,致力于校园善文化的建设,使整个校园洋溢着向上、向善之风,在每个“永泰一中人”的心里都刻上善的标志,沾濡一种特有的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外落地生根。

二、品善——造善的氛围,品善的文化

学校无闲处,处处皆育人。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品味善的文化,学校对百年优良文化传统进行了提炼,围绕“善德”这一主题,注重载体建设,着力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景观——精心设计了一道善文化风景线,打造了一个以“善”为主题的独特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浸润在浓厚的善文化氛围中。

一进主校门就能赫然看到篆刻的“育德至善,格物致知”八字校训及碑文,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善文化气息。毗邻校门口的“育德广场”是学校精心打造的善文化主题区,在这个主题区里有根据老子的“上善若水”建造的“百年印迹”石碑,记录着学校从百十年前“育德好学校”“格致学堂”一路走来的历史足迹。走过主题区后,映入眼帘的是“永泰千年教育史”与“一中百年教育”文化墙,上面分别镌刻着永泰县千年文脉的传承、中国科举史上唯一的“七年蝉联三状元”的盛事与学校百十年延绵的栉风沐雨、且歌且行的光荣历史。

步入教学区,就是学校精心打造的善文化长廊,上面悬挂着一系列以善文化为主题的图片,以及与善相关的名言警句,如“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善人者,人亦善之”等。在地理生物园的凉亭柱子处也有关于善的诗句,如“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等。这些独具匠心的碑铭、标识、图文无不浓缩、彰显着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指引着广大师生“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

校园里的每一处景物都沐浴着美而善的气息,默默地引导着师生们向善、向美,使校园真正成了学生们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园”,凸显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也弘扬了学校的“求真求实,向善向美”之学风。

三、颂善——授善的知识,播善的文化

一是建讲堂,引领善之航向。学校以“道德讲堂”为主阵地,定期邀请本校教师与县孔子学堂的授课专家为学生开展善文化道德讲堂活动,让学生不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道德讲堂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广泛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和凡人善举,倡导“心怀感恩,向上向善”的理念,让学生零距离聆听、感受善的真谛,加深对善文化教育的理解,以净化其心灵,滋长其善心。

二是编教材,扬善之正能量。学校专门组织教师编印了一套《善文化教育读本》的校本特色课程,选取了我国古典文献中以善为主的优秀篇章,收集整理古今名人“孝善”故事,如“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福建好人”“福州好人”优秀事迹以及学校评选的“孝顺之星”等事迹为题材,汇编成德育校本教材。坚持把善文化教育纳入校本选修课程体系,要求全体教师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深入挖掘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启迪与引导,以善文化净化学生心灵,让他们用心去感悟,真正理解善的核心内涵与价值。

三是占阵地,宣传善之精神。在互联网浪潮下,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及校园网、校刊《樟绿风》、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善学文化,鼓励表彰身边行善之举,积极推进善文化的传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引导,从而营造“行善光荣,做恶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行善——搭善的平台,行善的文化

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与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其传播与推行更非一朝一夕之事,故必须特别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鉴于此,学校将实践育人作为善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拓宽善的教育渠道,搭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平台,将善的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实践,日积月累地体验善,且行之以善,真正做到了心善如水、从善如流,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

一是实施分层教育,制订育人目标。初二、高一年级重在对新生进行军训,进行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并让他们学习校史和善文化,以此育向善之心,立学善之风,传行善之道;初二、高二年级重在通过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班团干部值周、每月之星评选、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行善举,争做至善人;初三、高三年级重在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教育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依然要时刻保持一份善心、做一名善人,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做有为的青年人。通过实施分层教育,全体学生恪守“习向善之举,筑至善之基”的理念,坚持做到“思善、学善、行善”。

二是开展志愿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学生在学校德育处、团队的指导下自发组织成立“呼唤志愿者社”,通过班级推荐与个人自我推荐等形式,将一些自愿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为善”志愿活动。比如在每年开学之初,志愿者會自发组成并帮助引导新生搬行李、注册、办理住宿以及其他欢迎新生的活动,让新生一进校园就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志愿者们还经常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进行文明行走劝导宣传,深入社区进行公益劳动等。通过志愿者们开展的各种活动去感染身边学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从而形成“人人向善、人人为善、人人扬善”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实践善行在日常。围绕善文化主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教育活动。如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并将之常态化;以拗九节、重阳节等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学雷锋”活动日为契机,开展“孝老爱亲,感恩懂礼”的主题活动,把欢乐送进敬老院、老人公寓,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爱心活动相结合,传播文明风尚,让学生充分体验行善、扬善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品性;深入开展“每月之星”评选活动,举行“争做善的一中人”的演讲比赛,开展善文化经典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浸润善的教育,践行善的真义,从而使学生拥有一颗善良、宽容、仁义的心。

善恒品自高,作为一所以弘扬道德至上为最高追求目标——“至善”为教育目的的学校,必然拥有一种高雅的气质与别样的韵味。多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善文化建设活动,使校园里充满着浓厚的“至善”育人氛围, 让善的气息历久弥新。而这,恰恰也体现着学校对“育德至善,格物致知”校训精神的坚持与践行。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封面人物简介

张厚林,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多所完中校长,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提升的研究与实践,所承担的3项省部级课题已结题并获奖。有12篇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主持编写的“绿色教育”地方教材和校本系列教材深受好评。多次被评为“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并获得“教学效益奖”。

猜你喜欢
育德育人校园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