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丽
摘 要:我国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定义为除涝面积2000hm2,灌溉面积667hm2,渠道流量每秒1m3,库存容量10万m3。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形式多样、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对于农业防洪防灾及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存在着管理效率低、建设周期长、维护方式不当等难点,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有效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水利设施在管理与维护方面存在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水利设施;管理维护;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91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应及时建立由农民、地方及国家共同负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并处以长效机制,保障工程的建设、使用及维护有效性[1]。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村经济以及农业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目前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状况总结了几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
1 管理与维护难点
1.1 管理效率偏低
由于农村水利设施数量较多且体积较小,运营方式缺乏统一性,导致管理、组织完善性不足,效率偏低[2]。部分水利设施在缺乏严密监管的情况下未实施季节性维护,设施的使用寿命无法达到预计标准。目前,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部分用水户集资以及水费收入,实际收取中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缺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完善规范管理[3]。以小型灌溉排水渠道为例,这类水利設施属于准公益性,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在管理建设以及维护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及全体参与意识,往往以老化、失修、报废为最终结果。
1.2 建设周期长
水利设施的建设往往施工周期长、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约束,施工方控制工时,且回报率较低。多数情况下,是由国家政府作为资金投入者为农村修建水利设施,在方式、类型、数量上均处于自上而下供给状态,由层层部门落实并决定。但在项目决定后,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出现烂尾现象,后期维护更是沦为空谈。
1.3 维护方式不当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机制上偏向于粗放式状态,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各种因素下农田水利工程逐渐老化失修、供水管道锈蚀。农民作为水利工程的实际使用者,现实中并未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仅使用但不维护,未考虑到切身利益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对维护与管理积极性不足。
2 管理及维护对策
2.1 强化政府管理
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以及投资者,当地政府需要承担设施管理与维护的主要职责,在宏观管理下强化农村水利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用水困难以及水利设施维护不当的问题。资金方面,政府可利用自身职能拓宽融资渠道,例如,给予民营企业建设工程在其它政策上的优惠,吸引民间投资等。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除了保障农民的正常生活外,还应确保能起到防洪除涝作用,让水利设施能真正关系到农民的较大利益,使农民提升参与管理意识。
2.2 明确管理权责
可以从产权着手,转变管理观念,明确水权分配以及产权划分,改善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明确区分政事及政企。水利工程的投资企业应负责工程质量,并保障后期的维护,确保工程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寿命达到计划标准。另外,管理体制应在水资源供给及防洪保障需求的基础上,平衡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运营。
2.3 建设管理维护队伍
对水利设施管理及维护的工作可由县级政府展开,保障管理队伍能够做到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监管、工期的督促、后期的维护。从农民中选取具有相关管理经验和水利设施明显受益者作为管理小组成员,向其推广与示范水利技术,尽快让水利设施实现公益性发展状态,明确与经营性相区分。通过对水利设施建设意义及维护方式的培训,让管理小组明确常见问题及隐患类型,提升其主动管理、主动维护的意识。
2.4 合理整合资金
对于灌区管理单位而言,由于农村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且节水意识不强,在供水到户原则下往往出现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管理单位缺乏资金投入到后期设施的维护中。在资金的筹集上,可尝试以县级为单位,依据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确保资金投入建设一处、受利一处。农民在得到了政策实惠的前提下会更了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的使用上会更注意保养与维护。
3 结语
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设施管理目前仍存在较大问题,必须由当地政府联合广大民众共同努力,完善管理及维护措施,提升设施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伟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31,33.
[2]张伟,秦丽娜,何浩,等.我国农村基层水务管理改革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8):17-22,46.
[3]刘春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可持续供给制度困境及其出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6(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