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华
摘 要:在红小豆栽培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标准化栽培技术实施工作,按照栽培技术标准与要求严格执行工作,提升红小豆的质量与产量,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红小豆;标准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21.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61
1 合理选择红小豆的种植基地
在红小豆栽培的过程中,需保证种植基地选择的合理性,保证周围空气的清洁度,3km之内不可以出现明显污染现象,在保证大气质量的情况下,才能满足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要求。同时,需保证周围水源的清洁性,避免浇灌带有污染的水分,以此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效果,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1.1 轮作倒茬的管理措施
红小豆属于豆科的农作物,很容易感染大豆包囊线虫病,如果在同一区域连作,就会出现细菌存留与感染的现象,不能保证红小豆的种植质量与产量,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标准化问题。因此,在实际栽培期间,需利用轮作倒茬的方式种植,避免出现重茬的现象,合理规避病虫害问题,提升营养供给效果。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前茬为小麦或是玉米的耕地种植红小豆,以此提升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水平。
1.2 精细整地工作措施
红小豆标准化精细整地工作中,红小豆属于双子叶的农作物,真叶的拱土能力较低,需要利用合理的精细整地方式。同时,红小豆农作物不具备一定的耐涝能力,应该选择在平地或是岗地的区域种植农作物。且在每年封冻之前,进行秋季的翻地工作,翻耕深度控制在20cm。在第2年春耕的过程中,需将深度控制在15cm,并结合浅耕深松的原则进行,以免出现严重的种植问题。
1.3 合理开展施肥工作
为了保证红小豆的种植效益与栽培效果,农户应合理控制施肥量,不仅能够满足农作物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还能提升种植产量、保证管理效果。对于氮肥与磷肥而言,需对肥料的施钾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协调生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植株枝叶繁茂的情况下,增加红小豆作物的颗粒,达到提升产量的目的。在施加钾肥的过程中,需对剂量进行严格的管理,通常为2kg/hm2,不僅能够增强红小豆植株的抗逆性,还能提升光合效率,并增加籽粒的数量,加快成熟速度,提升整体的栽培产量。在此期间,需将叶面肥作为辅助,施加15kg/hm2的复合肥,联合11kg/hm2的磷酸二胺肥料进行处理。另外,应施加5kg/hm2的尿素,确保红小豆的种植产量。
2 选择优良的红小豆品种
在红小豆标准化栽培的过程中,需选择优良的品种,保证种子具备抗逆性与高产性,且生长质量较高,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的品种选择要求,还能促进红小豆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在选择种子的时候,需保证纯度在98.2%以上,且发芽率在91%以上,具备抗病虫害能力,可以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促进产量与质量的提升。
3 播种措施
3.1 种子的处理
需使用人工或是机械的方式去除带有病害的种子,保证完整性,并促进种子的均匀,以达到苗株整齐的效果。为了预防病害问题,还要利用瘤菌粉剂对种子均匀地搅拌,适当添加草木灰,以提升抗病虫害的能力。
3.2 明确具体的播种时间
红小豆具有喜温的特点,因此,在播种之前,需做好温度的检测工作,保证地表5cm以下的温度在13℃以上,保证红小豆种子的正常发芽。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在5月份下旬播种,确保温度符合要求。如果播种过早,会导致红小豆的生长速度减慢,不能满足实际播种要求。同时,红小豆的营养期很短,需根据实际播种特点对其处理[1]。
3.3 合理实施密植工作
在红小豆播种工作中,需针对种子的密度进行严格管理,充分结合地力情况与光能进行播种,将其作为红小豆的丰产基础环节。且在密度设置的过程中,还要根据粒重与苗株的情况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红小豆的种子密度需控制在2万株/hm2左右,不仅可以增加生产产量,还能逐渐提升红小豆的种植质量,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
4 田间管理工作措施
在田间管理期间,做好中耕除草与施肥工作。在除草期间,使用拿捕净药物,将剂量控制在1300mL/hm2左右,杀灭田间的杂草。必须要合理掌控药物的使用方式。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科学使用氧化果乐药物,将剂量控制为20mL/hm2。在施加药物期间,结合当地情况控制剂量。在施加肥料的时候,根据红小豆的生长情况严格控制肥料的剂量,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提升控制水平。
5 结语
在红小豆标准化栽培的过程中,农户应合理使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协调各方面栽培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升红小豆的产量与质量,确保农户的经济效益,发挥栽培技术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鲲,刘思洋,柏林,等.生长延缓剂对红小豆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