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重新审视,工艺美术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培养集群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成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一所具有工艺美术优良传统的职业院校,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扎根一方沃土,服务一方社会。于2015年获批成立的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孙蕊工作室,是我省职业学校中第一个工艺美术专业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为着力点,探索职业院校“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引领职校学生以传承、发扬传统手工艺为己任,发掘地方文化,传承手艺,以“用手去思考”为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和科研,以传统手工艺“院校活态传承”强化行动力,为中职艺术生的职业成长提供全面、务实的能力养成训练。
工作室成立后,依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河南省工艺美术专业行指委,对河南各地的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察访、观摩、交流和总结,工作室成员对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机制、人才需求等方面有了深入了解。我们发现,河南工艺美术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现有企业以民营、私营工坊居多,部分产品缺乏科技和文化内涵,多数从业者缺乏传统工艺品创新设计的能力,全省开设手工艺课程的中职院校还不够。汴绣作为中国传统名绣之一, 2006年被列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汴绣行业正面临传承人高龄化、人才断层的困境。传承人虽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缺乏绘画功底及系统的审美知识体系,在刺绣过程中需要借助画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刺绣作品,这显然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刺绣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开封汴绣厂最年轻的刺绣人员年龄也在45岁以上,20岁至45岁之间存在人才断档。
可喜的是,借助院校成长起来的中职汴秀人才为汴绣传承储备了力量。
激活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汴绣人才基础
工作室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等模式,寻找“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主要在培养“非遗”传承人才、探索传统工艺振兴有效途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工作室邀请工艺美术行业企业代表、工艺美术大师、刺绣大师等一起研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分析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现状,以此作为指导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基础信息;按照职业标准,确定职业岗位(汴绣设计、汴绣工艺)及岗位群(汴绣品牌策划、汴绣制作管理、汴绣营销)。工作室与车间紧密配合,教学与生产紧密配合,知识、技能、职业教育精神紧密配合,专业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配合,学生作品即产品。工作室与汴绣厂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对接汴绣产业岗位要求,构建并实施“技能名师工作室+项目+产品”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推动汴绣的保护和开发,不断丰富“非遗”在院校传承的内涵,让传统汴绣技艺以崭新的形式传播和发展。
引入传统行业标准,构建融合课程体系
工作室通过对工艺美术行业相关企业的调研,并参考相关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归纳出工艺美术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工艺美术工作流程为线索,以工艺美术开发和制作项目实际任务为内容,形成了工艺美术专业刺绣课程体系,以及刺绣课程的流程导向、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体系。在学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指引下,工作室基于工艺美术行业需求及就业岗位要求开展教学,课程内容与项目实务、学校与行业企业、教师与行业大师、理论与实践等多点交叉融合。工作室依据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流程,分析了工艺设计与制作流程中各岗位的能力需求,制订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由于刺绣专业面向的行业多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教学需兼顾艺术人文和工艺创新、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思维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工作室在课程设计中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工作室以项目引入为教学组织形式,将真实生产项目引入教学,教师按照工艺流程,演示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工作室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项目化运作,紧密联系专业、职业和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讲授学科知识点,最终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不同的项目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不同,各知识点相互链接、相互促进。我们在教学中出于对传统工艺文化人文属性的考虑,强调课程体系设计要把文化综合素养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把职场岗位要求与學习内容相结合,将“用手去思考”的理念贯穿始终,将创新、创造、高品质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传统工艺文化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塑造文化品格、专业风格,树立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新型工艺美术行业人才。
探索流程导向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多种职业能力
依据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岗位标准、职业能力结构需求,在全方位训练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工作室注重对学生职业迁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工作室形成了教学内容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从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通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色彩、造型、创意、计算机、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基础技术与能力;“专业方向课程”从深度、广度与强度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通识能力;“专业拓展课程”旨在拓展学生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培养学生企业管理和营销意识,保障学生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并在就业后有能力实现岗位迁移,同时,按照工艺流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创新过程评价体系,引入多方参与评估
工作室以能力考核为重点,引入过程性评价及多方参与的成绩评估方式,构建以赛代评、以展代评、市场评价、课程评价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作品展洽会和艺术设计大赛“以赛代评”,通过展厅及网络平台展览“以展代评”,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文创产品项目进行“市场评价”。工作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建立评分标准。教师团队参考评分标准,制订课程考核细则。项目课程的评估既要把控知识点的学习效果,也要检验项目推进的连贯性及解决程度、解决思路。我们要求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实物作品、展示规划等过程,并向工作室教学团队汇报学习过程和最终成果,大师和教师同堂给学生作品以客观评估。
构建研发人才保障机制,打造优质汴绣研发团队
工作室和开封汴绣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封汴绣厂为工作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便利的实习场地和优先就业的工作岗位。中国刺绣大师程曼萍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双凤常年担任工作室的企业导师,中国画工艺美术大师王少卿担任工作室汴绣画稿创作的技术顾问,与工作室骨干教学团队一起建设“教学名师+大师+设计师”异质互补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大师们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师生提供专业资讯,对教学成果进行推广和交流。目前,工作室已搜集整理了30余种汴绣针法,拍摄了上千分钟的教学视频,主编并正式出版专业教材3部,刺绣文创产品设计开发200余件,其中,2017年作品亮相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作品“广交会”取得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工作室既可以为教师走进企业学习传统工艺提供帮助,又可以招揽专业教师进入技能名师工作室,使工作室教师跟随刺绣工艺大师学习绝技绝活。我们积极承担河南省工艺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承担了2017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围绕教师培训工作的任务要求,工作室与开封汴绣厂共同研讨、制订汴绣技艺企业实训课程教学计划,并在师资配备、后勤保证等方面都提前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工作室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实训,系统推动了“非遗”的保护和开发,不断丰富了职业院校“非遗”传承的内涵。来自全省的骨干教师“零距离”接触了优秀的传统汴绣手工艺术,学习了传统工艺,参与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显著提升了我省职业院校工艺美术师资的专业水平。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围绕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创意团队建设、新技术孵化、品牌服务推广等工作,全力推进职业院校“非遗”活态传承,为我省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