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福森
我开车到鹏山去,父亲和大哥坐在后面。一条曲折的山路,两边是悬崖峭壁,深不见底。山上,奇嶙怪石,洞穴深幽,四通八达,沟壑纵横,树木茂密,杂草丛生,郁郁葱葱。
接近鹞鹰岩时,我放慢了车速,眼睛潮湿,双手禁不住颤抖起來。此处是连接鹏山和县城的唯一关隘,山峰巍峨,耸立如剑,一股杀气扑面而来,使人不寒而栗。进去,就是连绵不绝的大瑶山。鹞鹰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鹞鹰岩是一座大石山,状如展翅飞翔的大鹞鹰,尤其是石山顶部突兀的尖嘴,极似鹞鹰尖利的嘴巴,伸向南北两边的山坳,更像鹞鹰展开的翅膀,当地人把此山叫鹞鹰岩。
这时阳光明媚,三月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漫山遍野的山花纵情绽放,色彩缤纷,林木郁葱,苍翠欲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四周一片宁静,人迹罕见。偶尔,有一两只小鸟从天空中飞过,飞向远方。鸟儿的鸣叫,更显得深山的清幽和宁静。山谷中,流水奔腾,水流湍急,咆哮轰鸣,日夜不息地流着。山路上,不时而过的行人车辆,丝毫不见当年战斗过的痕迹。
可父亲是见过的,在他的脑海中,枪声尤烈,战斗犹酣。父亲好像在说,我见到我的战友们了,他们正向我走来,向我招手,向我微笑,和我说话,和我一起行军打仗。
大哥眼含泪水,低下头,轻声对父亲说,爸,你很快就可以见到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了。
父亲沉默着,脸色平静,没有回答,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可我们知道,此刻他一定心潮澎湃,情难自禁——因为,他几十年来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下了车,走到山谷,越过溪流。我们选择一处比较平缓的地方,开始爬山,一步一步地爬上山去。山越来越陡峭,树木杂草越来越密,越来越难爬。山高路险,荆棘丛生,大哥一手抓住杂草攀爬,一手紧紧地抱着父亲,像抱着一个沉睡在襁褓中的婴儿,生怕一不小心,父亲就会从他的手中飞走,飞出去,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终于,我们互相搀扶着,气喘吁吁,浑身大汗,到达了山顶。
山顶上,一马平川,有一座巍峨高挺的纪念碑,庄严肃穆,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很多年前,那时候我还很小,听母亲絮絮叨叨地提过,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当年的那场战斗。我问过父亲,可他没说什么。再问,父亲索性沉默着,可他的眼睛分明一阵潮湿,好像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
去年夏天,父亲的病越来越重了,曾经几度昏迷。有一天,他的精神似乎好了点,把我和大哥叫到跟前,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当年那场战斗。
解放初期,离现在已经50多年了,这里发生过一场恶战——淡木之战,交战双方死伤惨重。
其时,解放军某部进剿鹏山土匪时,在鹞鹰岩一带与土匪激战,因匪徒事先占据了鹞鹰岩要塞,且敌众我寡,解放军被迫退入暗冲绝境。最后,解放军3个连200余人,除少部分突围外,余下15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血染沙场,殊为悲壮,可歌可泣,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淡木之战”。
这也是该部由东北自南下作战以来,唯一的一次败仗,也是平南剿匪中最惨烈的一仗。
当地的老百姓传说,在阴雨天,路过这里,枪声依稀可闻,依稀可见解放军的身影,影影绰绰,冲锋陷阵,声震山野。
《平南县志》载:1950年,解放军某部与鹏化张春瑜匪部在淡木村鹞鹰岩一带激战,我军伤亡百余人……
父亲是其中的幸存者之一。后来,父亲在乡政府兽医站工作,直到退休。
每年的清明节,无论刮风下雨,父亲都要我们和他一起到鹞鹰岩来拜祭他的战友。每次,他都会蹲在和他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的坟前,一言不发地烧纸钱,抽烟,久久不语。数十年来,风雨不改。
上个月,父亲去世了。
我们在纪念碑的旁边,找到一棵大松树,在松树下挖了一个深坑,把父亲的骨灰盒轻轻地放下去,埋上泥土,抚平,夯实,摆上父亲的遗像,祭品,鲜花。
至此,父亲终于和他的战友重逢了,这也是他五十多年来的愿望。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死后一定要和他们埋在一起。
苍山似海,残阳如血,我们静静地站在父亲的面前,晚霞映红了脸庞,风吹过来,松涛阵阵。那首父亲的一个幸存战友写的《入鹏山》,倏地跃进我的脑海。
当年剿匪入鹏山,
道路荆棘云雾间;
指点苍翠松柏处,
英雄血洒浸硝烟。
选自《军事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