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璇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于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也逐年增高,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培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素质人才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要求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应该是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与未来企业工作的无缝衔接。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工程代建机构、工程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业主主体单位等等,主要从事的是企业第一线具体的造价事务性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1]。依据工程造价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与解剖,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是工程识图能力,工程计量计价能力,工程招投标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合同编制能力等,通过对二十多家的工程造价相关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于造价从业人员的人才专业技能期望如下图:
由此可知,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造价类人才应该具备建筑手绘能力、合同编制能力、施工技术知识,超过40%的企业表示造价类人才应该具备成本测算能力、招投标编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工程图纸识别能力、CAD绘图能力、工程计量能力,通过以上的调研结果,高职院校造价专业可以调整其人才培养方案。
虽然这些专业技能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但是如何能把这些能力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并展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这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造价专业则可以引入“工作室化教学”的模式。然而工作室化教学不仅限于成立一个真正的工作室,把实际项目引进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造价工作,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就把这种工作室化教学的思想传递出去,从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到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再到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从教学到实践都能够实现“工作室化教学”。那么如何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进行工作室化教学的改革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根据调研结果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改变原来的课程设置,做到以工作岗位定课程体系设置,以工作过程定课程内容,以认知规律程序化课程设置顺序。可以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职业素养与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在一进入大学就进行素质培养,奠定专业基础知识。第二个模块为职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在这一模块中对未来从事不同的造价相关工作定制学习相应的课程,如工作岗位为助理造价师,其典型工作任务是参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工作,则要求的岗位标准是应该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和审核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能力、熟练操作1-2种预算软件的能力、具备造价分析能力,所以建议开设的课程为《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等;如工作岗位为项目管理人员,其典型工作任务是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的控制,懂得安全监督和技术管理,则要求的岗位标准是掌握成本控制方法,掌握工程质量技术管理,善于沟通交流等,则建议开设的课程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等,以工作岗位定课程体系,就是通过不同的岗位定制不同的课程,以保证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的全面性。第三个模块为专业素质拓展领域,即如果造价专业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感兴趣,则可以通过选修课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训,这样才能将课本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为提高造价技能,营造教学情景,教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实现产教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中,确保学生得到实际技能的训练。
以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工程计量与计价》为例,这门课程的教学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方法,主要“以项目为引领”不断地构建“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每位同学下发一套真正的工程图纸,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就是解决这套图纸的计量计价工作,通过把项目楼层打散,从地下到地上分成:基础工程-基坑防护工程-土石方工程-地下室结构工程-模板及脚手架工程-钢筋工程-屋面工程-砌筑工程-水电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10个学习情境,每一个情境又从简单到复杂来布置任务,引入工程量清单和消耗量定额,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引导学生掌握造价知识,指导学生使用造价工具,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零距离对接。
由此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引导,以项目为引领“工作室化”教学方式改革逐渐辐射至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比如《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沙盘实训,在沙盘实训室进行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演练,学生们角色扮演“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班子成员,从人、材、机的配备到工程进度质量资金的控制,都掌握在学生们的手中,由学生们动手体验实际施工现场的管理,更为深入的体会施工现场的管理流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实训,把招投标的现场搬到课堂,老师带领学生们编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在课堂上进行开标评标定标,由此学生们可以了解整个招投标的过程。
工程造价专业具备较强的实践特征,传统模式下两段式,即课本知识的学习和顶岗实习,这样培养形式有较为显著的弊端,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表示学习内容抽象,到企业实习时常感到不知所措。换言之,两段式的教学模式当中,理论教学虽然有相应的课程实训,但和企业实习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脱节情况,因此亟待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由此可以通过在学校设置工作室,在理论教学以及企业实习之间添加一个“校内实践”的过程作为过渡,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工作室的建立,首先需要造价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作为负责人,还要有专业性强的教学团队[2],这样的教学团队不仅能够培养工作室的学生,还能通过个人能力引入项目,带动学生动手操作,更带动整个造价工作室的运营。其次需要取得学校的支持,工作室场地、办公设备、软件采购等都需要学校的支持。再次,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点,要“引企入教”[3],吸引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作室,实现“校企一体”,让优质的企业可以为工作室提供专业人员对教师和学生培训,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个项目两套图纸”的培养方案,还能够提供一定的经费、实训场地的支持。
工作室化教学可以通过模拟工程项目或承接真实的工程项目,有条件地组织学生参与,把教学融入到具体的工程实践项目中去。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工程造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验证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形成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良性关系。
工程造价工作室在课程计划之外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和各种健康的社团活动,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工程造价相关实务研究,以及广联达算量大赛建筑、CAD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是“十三五”规划重要的一课,职业院校应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提升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技术性、实践性,深化“工作室化教学”思想,为国家的工程建设发展输送更多的工程造价人才,去除“两张皮”的顽疾。我们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师,更应有充分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给造价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牵手共同培养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爱岗敬业于一身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