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国 刘虹 张家鉴
【摘要】在城郊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应依据城郊初中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机结合,帮助城郊初中学生勾连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家校互动以及学生日常活动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城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
【基金项目】2017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Z083。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80-01
随着城市的向外延伸,形成较多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就具有城市和农村所不同的特点,部分家庭、村民之间,物利心强、对儿女的教育责任,常常推给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思想表现、为人处事、道德品质等问题懒于过问,对学校的期望是保育多于教育,看重的是平安成“人”而不是健康成才。城郊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外界负能量的影响。那如何在城郊初中传统管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就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4月我校八年级女生王某某与同学小赵过午间马路时,发现一位年事已高的奶奶正瑟瑟发抖,看上去十分不适。尽管已临近上课时间,但是这两位同学并未匆匆离去,而是蹲下来关切询问,买来水让老人喝下,待老人不适缓和后,小心翼翼搀扶其过马路,在老人一再表示自己可以安然回家后才匆忙赶去上课。事后老人的子女替老人送来了锦旗!这两名同学毫无争议当选本年度的七里河美德少年。事件发生后,我随即整理相关材料,设计教学,在本班级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文明的教学。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动情的总结。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只不过有时在沉睡而已。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需要深入自己的心去唤醒“她”——善之仙子。
二、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
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宣传建设中渗透相关内容或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题。一是在醒目位置悬挂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挂图和对每个词语进行解读,发动有绘画特长的同学在墙壁合适位置进行彩绘,用国画、漫画等多种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三是每隔一段时间出一场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题黑板报。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可综合多种宣传形式,让学生沉浸在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文化氛围里。
三、用多种活动形式,努力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城郊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常用的平台,我用生动活泼而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了六级纪录片《辉煌中国》,当孩子们看到一个个令全球瞩目的重大成就时,他们无不为中国自豪,喊出了“厉害了,我的国。”我们还每年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收看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另外组织和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在重阳节到来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
最后组织开展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传统作文大赛或者演讲比赛,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理解。
四、在家校互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通过家访、家长会、校讯通、短信、QQ、微信等多种方式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行为要求,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家长知晓并自觉践行的同时,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共同改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学生走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结合城郊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