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旺,孙青云,来力伟
(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陕西 宝鸡 721000)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是治疗中等量及以上气胸的有效方法[1-2]。过去多采用外科切开置粗管方式引流,疗效可靠,但是对患者创伤较大[3-4]。本研究对比中心静脉导管与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26例,均为中等量以上的气胸,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出血倾向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4~71岁,平均(47.9±11.4)岁;分类:闭合性气胸6例,交通性气胸7例。观察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25~76岁,平均(48.3±11.6)岁;分类:闭合性气胸8例,交通性气胸5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间隙作为穿刺点,经常规消毒局麻后,将针刺入胸壁直达胸膜,回液证明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沿着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伸入到胸腔,将导丝送入胸腔的适当深度后退出导丝,确认导管的长度及通畅情况后,连接水封瓶,有气泡溢出后固定引流管。对照组: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使用0.8~1.2cm无菌粗硅胶管,于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间隙做一个1.5~2.0cm切口,用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达胸腔,将硅胶管沿着分离的肌间置入胸腔内5cm,连接负压引流瓶,见有气体排出后,以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固定引流管。
胸片提示气胸消失,肺完全复张。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胸片显示气胸明显减少,≤30%的肺复张。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收集整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肺复张时间和住院时间。
使用SPSS 18.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数据对比采用χ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13例患者中治愈5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13例患者中治愈4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1%,两组对比 χ2=1.040,P=0.308>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7.69%,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皮下血肿,3例胸痛,1例继发血胸,并发症发生率46.15%,两组对比χ2=4.887,P=0.027<0.05。两组的肺复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d]
肺部疾病导致肺组织、脏层胸膜破裂或是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支气管内空气溢入到胸膜腔引起自发性气胸[5]。在发生时气胸时,肺失去膨胀能力,表现为肺容积缩小、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降低的通气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低氧血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休克、张力性气胸等,导致循环障碍,危及生命安全[6]。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传统的粗硅胶管引流需专业的呼吸科医生操作,对医生操作要求较高,且需要在皮肤上做一个1.5~2.0cm切口,需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后又需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易出现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而且切口愈合后易形成疤痕,影响美观度[7]。
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逐渐成为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主要导管,操作简单,无需缝合伤口,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可自由活动,且导管细软,可一次性抽取气体,避免反复抽取对肺部、胸膜的刺激性,不易继发血气胸等并发症,愈后不易留疤痕,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8-9]。另外中心静脉导管的远端侧壁有4~5个小孔,有助于避免导管堵塞、引流不足、肺长期压缩不易复张等问题[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均差异不明显,说明两种导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均是有效的,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能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