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芳玉 陈怡文 王安红 邓秀嫔 陈冬梅 戚晓敏
江西省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江西赣州 341000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社会性强、环境复杂多变、时间紧迫、急救人员有限的特点。经常遇到休克、昏迷、中毒、呼吸循环衰竭和猝死等危重急症患者[1]。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均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并实施及时救治,其中快速开通静脉通路是有效救治的保障,但夜晚急救现场常光线极弱甚至没有光源,急救护士在面对部分特殊情况患者时,静脉穿刺难度大,心理压力剧增,外加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找不到静脉的尴尬情况,不仅让急救护士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产生医患纠纷[2-3]。在院前急救中能一次静脉穿刺成功在院前急救中尤为重要,基本上是开展一切治疗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希望找到一个能提高院前急救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办法,在夜间院前急救工作中采用皮下静脉查找仪,评估其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中心2017年2月~2018年6月夜间院前急救接诊的医嘱要求浅静脉穿刺置管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6~79岁,平均(49.17±5.24)岁;其中意外事故 46例,心脑血管疾病26例,其他疾病28例。实验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 7~80 岁,平均(48.21±5.51)岁;其中意外事故 43例,心脑血管疾病29例,其他疾病28例。排除标准:①由外伤如严重烧伤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不易操作;②患者狂躁症不配合操作者;③患者拒不配合者。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及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具体操作如下。采用手电筒或救护车灯光照明,根据患者年龄及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Y型留置针20~24号连接治疗液体输液器排气待用;在穿刺上方10~15 cm系好止血带 (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 2 min),皮肤消毒(消毒范围 8 cm×8 cm),绷紧穿刺部位皮肤使静脉血管固定,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的角度,针尖斜面朝上穿刺进针,见回血后降低持针角度沿血管方向再进针2 mm,退针芯l~2 mm至外套管内,带针芯一起将软管送入血管内。固定软管尾端,将针芯拔出,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贴紧,并注明穿刺时间。血管的正确选择:院前抢救危重患者时首选近心端粗大静脉,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不利于药物迅速到达靶器官发挥疗效。选择粗直走向清晰、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活动处,防止留置针折曲;选择操作者近侧肢体,便于操作[4]。
实验组在对照组操作的基础上,不用照明设备照射注射部位,并使用皮下静脉查找仪,查找仪的使用方法如下:穿刺前将查找仪本体光源发光处置于患者掌心,嘱患者握住静脉查找仪,光源朝向穿刺部位,调节查找仪的亮度,至需要查找的静脉血管及分叉清晰、直观显影后立即进行消毒并行留置针穿刺技术;特殊情况如意识丧失、需选择手臂静脉无法握住仪器时,可由他人将仪器紧贴患者穿刺血管下方皮肤或采用正面照射的方式让血管显现,穿刺结束后关闭静脉查找仪电源[5]。
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事项:①不可将本仪器光源直接照射眼睛,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此举将导致眼睛不适甚至伤害。②注意仪器使用后的消毒清洁处理[6]。③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必须均接受仪器厂家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的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通过。
比较两组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穿刺置管成功:一针见血或皮下探测血管≤3次,穿刺静脉留置针后见回血,将留置针固定,完成静脉输液操作中的精准调节输液速度,输注液体100 ml无外渗则判定成功。静脉置管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输注高渗液体疼痛。其中静脉炎的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7]。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n(%)]
实验组出现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输注高渗液体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社会性强、环境复杂多变、时间紧迫、急救人员有限的特点[8]。但无论条件怎样,到达现场均需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并实施及时救治,提倡急救新理念,强调伤后即刻救治,其中快速开通静脉通路是实施有效救治的保障,特别是分秒必争的休克重症患者,在现场进行静脉套管针穿刺,以便及时给药,这样既可以避免搬运患者转运途中由于各类影响因素导致静脉穿刺困难,也不用担心患者躁动时针头戳破患者血管,导致发生滑脱或渗漏。可以说,院前救治成功与否于静脉通道的能否及时建立密切相关。但院前急救由于时间性突出、客观条件差、急救车稳定性、车内光线、患者自述的静脉条件、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以及急救医生的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家属的急躁情绪也会干扰急救工作,特别是在夜间院前急救的实际救治过程中,光线条件较差,导致静脉穿刺同院内相比难度更大,易影响急救的效果[9-10]。
夜间院前急救中受视线影响的静脉通道的建立尤其困难,经前期研究提示静脉查找仪可以解决这项难题。根据前期研究表明静脉查找仪能显著提高静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输注高渗液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①在夜间院前急救中,采用静脉查找仪辅助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通过透照方式或正面照射的情况下,进行夜间院前急救的静脉穿刺,并常规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12-13]。②静脉查找仪利用血管中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吸收率与其他组织不同的原理,将皮下血管原位投影于皮肤表面,而达到清晰显示皮下血管的目的。特别是夜间或光线昏暗的抢救场地,显示更清楚。③在夜间静脉穿刺将不需要另外的工作人员手电筒照射查找血管,单人即可操作,利于夜间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少、机动性大工作条件[14-15]。
综上所述,在夜间院前急救中,采用静脉查找仪辅助进行浅层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