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昌 于杨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以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课程,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讨了开发课外资源的内容和途径,以及利用课外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外资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课程。由于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课程资源并不是局限于教材内容,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现实是开展教学的有效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能够延伸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直接的学习体验,形成深刻的认知,在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程式化教学模式,忽视了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只知课本却不能致知笃行,理论与实际脱节。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活动资源,不断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和提升。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外资源的开发內容和开发途径
课外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按照其存在的空间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如地形、地貌、名山、大川等)和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名胜古迹等);按照其载体形式可以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面对多样化的课外资源,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这本教科书,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使品德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小学与品德教学的目标要求,应该从以下途径来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首先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设施。在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很多社会公共设施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例如公园、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公共资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其次贴近生活,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当地的民风民俗、特色文化等资源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加强实践,通过校内外综合活动辅助课堂教学。
二、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课外资源,丰富学习体验
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学生的感受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从课外资源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基于学生的视角,并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实现。其次,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要贴近生活,也要贴近学生的感受。各种取之于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和综合活动,能够拉近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课外资源,活跃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外资源来辅助课堂教学,使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充分地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学习兴趣。首先结合课外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富于趣味,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学习过程。其次,利用课外资源中的人文因素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态下接受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教育,从而主动接受知识、接受教育,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课外资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和自主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例如让学生围绕某项资料的收集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获取学习资源,在合作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利用课外资源,提高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学习体验。例如围绕德育开展社区环境保护实践活动,通过与社区管理部门的协调,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维护,向社区群众宣传和普及环卫知识,监督社区的环境卫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之,基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和社会性,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十分必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海英.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高考,2017(24):217.
[2]吴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资源开发利用思考与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