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坚毅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鉴于坚毅对学业表现的影响,似乎对学生进行坚毅训练已经迫在眉睫。关于坚毅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已有的研究中存在分歧,本文综述了坚毅和学业表现之间的相关研究以及关于坚毅的干预性研究,企图为教育界和社会对坚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做出一定貢献。
关键词:坚毅;学业表现;干预
1 引言
与我们应该成为什么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我们的热情被阻挡了,我们的能力受到了阻碍。我们只利用了我们心理资源的一小部分…人类拥有大量资源,只有少数个体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资源。对于各个领域中高成就的个体来说,除了智商这样的认知因素外,还应该具备这样一种非认知的个体特征,那就是:对于长远目标持续的努力和持久的热情。国外学者提出了用“坚毅性”来描述这种为了追求长远目标,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坚持努力并对目标始终保持热情和兴趣的一种品质,这种特质与学业成功、职业表现等密切相关。关于坚毅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试图对国外有关坚毅性与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国内研究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以及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 坚毅性
2.1 坚毅的概念及结构
坚毅性起源于积极心理学,被定义为一种特质水平的坚持努力和兴趣一致。该结构是由Duckworth等人对预测个体成功指标的历史调查中发现的。调查基于传记信息,调查中发现除了智力和才能之外,毅力,热情和融入目标之类的能力对成就也很重要。Duckworth等人综合了这些发现,将这些特征缩小到两个维度:坚持努力和兴趣一致。坚毅性包含了朝着挑战勤奋工作、即使在面向挑战的过程中有失败,逆境,停滞,也能够保持努力和热情。坚毅性的个体能够对目标保持长期的热情和努力,即使在面向挑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也不会轻易放弃。相反,不那么坚毅的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很容易被挫折打败,或者频繁的更换目标。
2.2 坚毅的测量
为了测量坚毅,Duckworth等人基于坚毅的两个结构编制了坚毅性量表,该量表作为一种领域一般性的测量,用于在各种领域中追求目标的青少年和成人。该量表具有12个题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Duckworth 和Quinn对Grit-0进行修订,经过修订后的Grit-S包含8个题项,用以测量个体倾向于坚持长期目标的程度(例如,“我做事有始有终”)。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1分表示非常像我,5分表示一点也不像我,得分越多表示个体的坚持能力越大。坚毅性量表包含两个维度:兴趣一致和坚持努力。例如,“我经常设定一个目标但之后选择追求另一个目标”这个题项是兴趣一致分量表中的题项,而“我很勤奋”这个题项是坚持努力分量表中的题项。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73到0.83。兴趣一致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73到0.79,坚持努力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60到0.78。两个分量表相关较强。有研究者认为Grit-S并没有真正反映坚毅的结构。如Muenks, Wigfield 和Yang认为,Grit-S的坚持努力分量表的题项并没有反映长期目标,因此坚毅的结构并没有在测量工具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3 坚毅性与学业表现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量研究发现,坚毅成为与学业和职业成就有关的预测指标。在调查中,坚毅似乎解释了除了智力、特定领域的技能和其他人格特征之外的个体的差异部分。
对奥地利普通中学的498名八年级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学校成绩的差异中,智力和责任心约占40%,坚毅性和GPA、科学学科、语言学科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Duckworth 和 Quinn的纵向研究发现,坚毅性与个体的受教育水平也存在相关,在控制了尽责性和大五人格的其他方面之后,高坚毅性的个体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的教育,青少年的坚毅性与平均学分绩点(GPA)呈正相关,与观看电视的时间呈负相关。Duckworth 和Quinn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兴趣一致维度能够有效预测职业一致,而坚持努力维度能够预测GPA。针对公立大学的213名学生的研究发现,坚毅的坚持努力维度和自我管理学习(SRL)中动机的价值、自我效能以及自我管理策略的四种类型(认知、元认知、动机、时间和学习环境管理)具有正相关。相反,兴趣一致维度仅与时间和学习环境管理正相关。坚毅的两个维度都和拖延存在负相关。另外只有坚持努力维度和当前成绩正相关。自我管理学习(SRL)在坚毅和学习成绩之间起调节作用。新近的一项元分析发现坚毅的坚持努力维度比兴趣一致维度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更高,将坚持努力维度的得分与兴趣一致维度的得分相加得到的坚毅总分导致了对表现的预测能力的削弱,即,坚持努力维度比兴趣一致性维度及总体坚毅更能预测个体的表现。一项以双语言学习者的小学生为被试的纵向研究发现,同伴坚毅(例如某人同学的平均坚毅,不包括这个个体)水平对个体后来的读写成绩的预测是个体坚毅水平的两倍。同伴坚毅可以显著预测个体后来的读写成绩,个体的坚毅与之后的读写成绩之间相关不显著)。这个结论也得到了社会影响理论的支持,尤其是团体行为者-伙伴相互依赖模型(GAPIM),这个模型认为个体的表现依赖于团体伙伴的得分。咨询团体的一项长期的团体合作伙伴研究表明,群体成员的心理素质相较于个人的心理素质而言,更会影响个人的表现。因此群体的坚毅性水平可能会比个体的坚毅性水平更能影响到个体的表现。
然而,也有很多研究发现坚毅性与学业表现之间相关较弱或者没有相关。一项元分析发现坚毅性和学业表现之间的相关较弱,坚毅性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为ρ=0.18,坚毅性和GPA之间的相关为ρ=0.17。同时,研究也发现,人格因素解释了16岁时义务教育结束时学业成绩(GCSE)差异的6%。然而,在这个教育阶段,坚毅对预测义务教育结束时学业成绩(GCSE)的差异只具有0.5%的增量预测作用,坚毅的兴趣一致维度无法显著预测学业成绩,当其他人格因素得到控制时,坚毅性对学习成绩的预测几乎没有影响(Rimfeld, Kovas, Dale, 2016)。Ivcevic 和Brackett (2014)报告当在分析中控制其他人格特质时,坚毅无法预测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获得的荣誉或者GPA。
4 坚毅的干预
坚毅性作为对个体的行为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其是否具有可干预性,研究存在争议。Duckworth 和 Gross 的研究表明,坚毅性可能比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及其他预测学习成绩的因素具有更大的可塑造性。人们通常认为坚毅性的起源与家庭价值观有关,因此相较于其他认知因素或者被认为很难进行改变的社会经济地位,坚毅性更适合进行训练或者干预。Duckworth提出,坚毅性是一个更易变的,而不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人格特质。她认为坚毅性可能对干预有反应。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假设言之过早。首先,所有的人格特征都表现出相似的遗传可能性,坚毅性也一样。其次,前人的研究表明坚毅性不受共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共同的环境因素对生长在同样家庭和念同样学校的兄弟姐妹形成相似的坚毅性没有贡献作用)。最近对弹性干预措施的影响进行的大规模评估发现,这种干预措施主要使那些最有可能辍学的学生受益,为其他学生提供的益处较少。元分析证据表明针对工作人群的弹性干预措施具有相似的效果。尽管对于坚毅性的干预能够带来实际效果的实证研究较少,坚毅性训练已被美国列为优先事项。鉴于坚毅性可塑性目前存在的争议,因此干预计划的有效性应在广泛推广之前进行严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ox, C. M. (1926). Genetic studies of genius: Vol. 2. The early mental traits of three hundred geniuse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Credé, M., Tynan, M. C., Harms, P. D. (2017). Much ado about grit: A meta-analytic synthesis of the grit litera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3(3), 492-511.
作者简介
沈小艳(1991-)女 汉族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 学生 硕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