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敬舒
摘 要:民俗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一门兼具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民俗文化是当前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大量存在,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艺术进行了相应分析,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民俗学艺术;分析
民俗学艺术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因素众多。这些民俗艺术的应用,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和要求,同时也是民族文化深层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民俗学艺术与我国现当代文学息息相关,对于民族学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艺术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民俗学艺术
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人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当一切活动都是民俗学讨论的主题。民俗学是一门针对风俗习惯、口承文学、传统技艺、生活文化及其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1]。民俗学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民俗学艺术,也不是所有文学作品都能够做到民俗化。
2 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艺术分析
2.1 文学作品民俗文化背景
民俗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内涵,对当时人民的生活以及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在在内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文学思潮以及流派,而大部分的文学思潮和流派都体出现了对文学民俗化的追求和对民俗文化背景的认可。例如:在朦胧诗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民俗文化背景深远的影响。如顾城的作品《一代人》,诗人以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2]。这首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艺术,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其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在诗歌中深刻地体现出来了当时社会的民俗文学背景,使得诗歌的气质和魅力价值得到了升华。
2.2 人物塑造中的民俗学艺术
民俗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人们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所以文学作品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不可避免地要对人物进行民俗化定位和民俗艺术处理,使作品人物能够更既具有时代特征,从而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深刻思想。例如:在鲁迅的小说《药》中,作者对作品人物进行了民俗艺术教工处理,当小说中的人物华小栓得了肺结核病时,华老栓愚昧的用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作者在这一情节中,融入当时的时代陋习进行人物刻画,不仅有力地突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制度以及医疗条件,同时还鲜明地刻画当时旧中国人民群众的麻木心理和典型看客本质,反衬出了时代背景下任务的悲惨与孤独。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时,适当进行人物形象民俗化,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人物的歷史时代特征,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
2.3 审美意境的民俗化构成
在文学作品征用,一些作者往往能够抓住民俗文化的特点,使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达到最佳的审美意境。第一,在一些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民俗环境与人的民俗化行为达到了和谐统一。文学作品的民俗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民俗性为的达到和谐统一,有利于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神话文学作品主题[3]。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作品《啊Q正传》中,啊Q生活在一个偏僻愚昧、思想封建的环境之中,致使其逐渐养成了软弱无知却又封建固执的性格,从而导致其无力改变自己的贫苦命运,只能寄托于精神胜利法。而且啊Q对于反抗懵懂无知,悲剧结局时期必然结果。第二,通过描写民俗寄托情感的审美意境。例如: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构建了一个深邃幽远、淡泊宁静的乡土已经,同时又加入了对端午节风土习俗以及民情的描写,新展示出了独特的民俗艺术和内涵,体现了民俗生活的本质。
3 结束语
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的民俗化也是文学创作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文学穿作者应提高对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视程度,将民俗学艺术合理融入到自身的文学创作工作之中,强化文学作品审美意境的民俗化构成,从而提高文学创作质量,是文学作品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促进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俊华.试论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艺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14-15.
[2]姜燕.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意识表达[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8):126-126.
[3]刘玲玲.试论艺术民俗学在文化产业专业领域中的教学模式[J].艺术科技,2016, 29(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