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

2018-11-07 09:18梁焯登
卷宗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安防系统建议建设

摘 要:新时期社会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各种潜在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由此对现代博物馆的安防系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科技发展,阐述现代博物馆技防系统建设。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已经从单一的收藏,向研究展示、公共教育、促进人类社会全面进步方向发展,市民参与博物馆的展览与活动积极性越来越高。为确保人员、文物安全,博物馆安防系统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结合博物馆现场情况及实际应用需求,建设性能稳定、扩展能力强的综合安防监控系统。

1 安防系统建设内容

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要从外到内对各个防护区域进行纵深防护体系设计,全面考虑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等,并通过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将各子系统统一到平台进行集中

管理。

1.1 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在重要区域的安装红外光栅对射、音频及视频探测器进行布撤防,采用电子围栏、红外对射、红外微波等电子技术对布防区域进行入侵探测,主要在博物馆的周界、展厅、主要出入口、展品卸运交接区、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等重要场所设置视频、音频、人体感应等报警探测器,当探测器作用时,监控中心的控制设备能第一时间向值班人员发出声光警报信号。在文物库房墙体、地面设置震动探测器[1],可预防暴力破坏。实现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联动,在发生警情时能自动在显示器切换出事发位置及附近区域的视频信号,以便值班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并自动启动硬盘录像机对现场情况进行录像。

1.2 视频监控系统

博物馆的视频监控范圍主要分为室内场景与室外场景,系统应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时间段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前端监控产品,在博物馆周界、主要出入口应用超低照度设备真实还原现场场景,对异常情况进行有效预警。在主要出入口部署人脸识别摄像机用于经过行人记录。展厅、文物库房等重要部位应选用支持红外和星光级摄像机,保持声音与图像同步。同时应根据馆藏物品属性选择使用微光级摄像机,避免对文物本体安全造成影响。

视频监控系统要具有与入侵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功能,当发生报警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对报警现场进行录像,监控屏幕上自动弹出报警现场图像。

1.3 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在各个出入口、监控中心、办公区、修复室、文物库房等重要区域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及设备,并对工作人员赋予对应的权限,只有被赋予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进入特定区域,并记录通行时间,配合视频监控和音频复核,确保博物馆内部安全。发生异常情况时可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及电子地图及时显示有关报警情况。

1.4 电子巡查系统

电子巡查系统采用手持式设备巡查,结合指纹识别技术、门禁读卡设备和巡查管理主机,巡查人员按指定路线执行巡查任务市,按时、按点将信息反馈给安防监控中心,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将报警信号回传监控中心并及时处理,有效落实安全巡更制度。

1.5 智能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采用双目立体化视觉技术建设客流量分析统计系统,实现进馆人员性别、年龄、长短发、着装等属性及人数统计分析,实时统计博物馆内所有观众进出人数及各场馆的观众人流情况,并可通过网络将展馆内观众数据和进出情况情况推送至值班人员,当馆内人流量超过预警值时采取措施,及时引导观众分流,避免发生慌乱、踩踏事件。

系统应用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相当于给监控中心配置了“永不疲劳”的值班人员[2],通过预设规则对各种可疑行为或特定人员进行智能分析报警,并联动视频监控记录可疑行为全过程,实时识别并及时报警,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同时,结合人脸识别、人体属性分析、参观区域热度等各种智能分析的应用,一方面提升博物馆安全性,另一方面可获取观众在展厅内参观的行为数据,为博物馆开展观众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博物馆可据此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展览。

1.6 安检系统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必须预防危险物品、管制刀具等进入场馆内,保证场馆内人员及文物安全,避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在场馆入口处安装通道式X射线安检机、金属探测安检门等安检设备,工作人员配备手持金属探测器安检设备。

1.7 综合安防管理系统

综合安防管理系统是安防系统核心组成部分,通过综合监控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电子巡查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的信息变化,实现各子系统的联动。综合系统应接入消防报警信号,第一时间获取消防警情,联动监控中心启动声光报警提示值班人员,并联动电子地图显示火警位置、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调取画面进行确认、联动启动相关门禁。这些联动功能极大地提升安防系统的有效性和系统应对处置能力。

2 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现代博物馆安防系统要进行纵深防护体系建设。纵深防护体系是多层次、多方位、多技术的防范体系[3],通过合理使用前端报警探测装置和系统设置,做到准确报警并且不误报。博物馆纵深防护体系主要有七方面内容。

2.1 第一层防护体系

周界是纵深防护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破坏活动可能发生的第一个场所。周界的防护作用在于第一时间发现入侵目标,快速反应做出应对措施。系统配置热成像视频周界入侵智能检测进行24小时全天候防护,当视频检测到有人跨越设防的区域时即可触发报警。

2.2 第二层防护体系

第二层防护体系防护的主要对象是行人及车辆出入的周界出入口部位。采用枪球联动的方式对行人出入口进行全方位、全时间段的布控,枪机兼顾大场景,球机跟踪进出人员的细节,做到点面结合。同时,配以人脸识别抓拍比对系统,一旦有指定人员进入,即可进行识别及报警,监控中心即可收到相应报警。另外,在车辆出入口采用车牌识别的方式对车辆过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3 第三层防护体系

第三层防护体系主要兼顾从周界与建筑之间的公共位置,包含主要通道和公共区域,在容易发生事件的部位加强布控,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迅速与监控中心取得联系进行音视频对话,实现紧急求助。针对大面积的公共位置进行视频监控,采用大场景设备监控所有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实现超高清自动拼接输出及全方位智能分析功能。

2.4 第四层防护体系

第四层防护体系主要从制高点对监控点周边范围进行视频布控,采用高清云台大倍率摄像机进行360度巡查布防,需要进行细节查看跟踪时,可操控摄像机进行细节捕捉及跟踪定位。此外,制高点摄像机可选择具有红外功能的产品,以进行24小时大范围监控。

2.5 第五层防护体系

第五层防护体系主要兼顾各场馆出入口,采用通道式安检,并进行抓拍、录像处理。在展馆出入口设置客流统计设备,对各个场馆的观众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保障内部观众安全及参观效果。对建筑物的周界、窗户等进行如震动探测、门磁、双鉴探测、幕帘等报警布防,防止以破坏建筑物的方式进入博物馆。

2.6 第六层防护体系

第六层防护体系主要监控建筑立面、内部走廊、通道及屋顶天台。采用视频监控的方式对监控部位进行无死角的视频监控,内部走廊布控红外探测,闭馆后启动探测器布防,一旦发生有异常情况,及时弹出视频画面供确认。

2.7 第七层防护体系

第七层防护体系主要防护对象是展厅、监控室及文物库房等重要部位。展厅里展柜内外环境光比大,不但需要看清人员活动情况及人脸特征,还需兼顾展柜情况,可采用具有超宽动态超低照度的摄像机,对展厅环境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同时采用热度相机进行观众感兴趣区域检测,为研究观众兴趣值提供数据。此外,设置多重报警探测器,如门磁、玻璃破碎、震动、压力检测等探测设备。在库房、监控中心出入口,安装防护级别最高的生物识别指静脉门禁装置,严防非法人员随意进入,窗户、地下通道、墻壁等部位除安装幕帘、震动探测、双鉴等探测装置外,还应设置可视对讲设备,采用全方位多技术手段进行立体化无死角布控。

3 结语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联网、智能分析、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在安全防范系统中,有效提升现代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应对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在现代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中,必须坚持以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为基础、技术防范为保障的原则,做到三者有机结合,构建综合防范能力强的现代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任立全.某博物馆新馆安防系统设计与应用[J].电气应用.2010.

[2]李蕊,杨静.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深度应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

[3]杨计增.博物馆安防系统纵深防护体系的设计[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6.

作者简介

梁焯登(1981-),男,助理馆员,本科,从事博物馆建设及安全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安防系统建议建设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