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语文诵读在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建立语感和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对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经典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寓意深远,中学生加强经典作品的诵读有利于加强语文学习的能力和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希望能够对初中生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经典诵读 指导与评价
【基金项目】天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研究》,编号BEYP506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54-01
一、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还没有被足够重视,师生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视对“讲”和“写”的练习。诵读是一种耳、目、口、脑共同作用的一种综合性阅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记忆力、思考能力,从而达到对文章的全面理解。传统经典是中国文学的典范,是阅读材料中的精华,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意存高远。初中生诵读经典有益于陶冶情操、丰富思想,也是对我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以经典为诵读的内容,能够在提高孩子文化修养的同时培养孩子语文学习的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说的就是对经典的反复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近期,我们被“诗词大会”中“快递哥”战胜北大才子赢得诗词大会的冠军这个新闻刷屏。“快递哥”是个高考失利者,白天忙于紧张的快递营生,晚上的时间就属于自己。“快递哥”爱好古诗词,他一得空就旁若无人的吟诵,并深深沉浸在有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词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久而久之,“快递哥”对经典诗文能够信手拈来,并能够让平淡而略显枯燥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诗意。
二、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几点措施
1.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进行不同方法的引导。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诗文都是精选出来的名篇佳作,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指导经典诵读首先要以教材为载体,读懂教材中的经典,运用好经典。教材经典都是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有不同内容的侧重,可以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其中一个单元的内容,对教材中传统诗文进行整理,并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的经典作品,为学生提供查阅和搜集和经典作品相关资料的方式方法。在作业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单元的经典进行诵读,并翻译出理解的意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对话教学来检验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对不同的经典作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针对不同的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字面意思容易理解的经典作品,老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内容比较晦涩难懂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逐句诵读并解释每句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对经典作品真正理解感悟,达到与作者精神想通的境界。反复读多了,自然成诵,并化为学生内生之本。例如《冬夜读书示子律》这首诗,作者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意思,明确这首诗是作者陆游为教育子女而写下的,在这首诗里包含了作者对自己子女的殷切期望,同时作者对教育的看法也有充分体现,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诗中其蕴意深远,当学生朗读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思考和体会,这样朗读出来的才更加打动人心,才能让学生记忆得更深刻。
3.巧借其他媒介进行经典诵读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整体感知和身临其境,可以借助图片、故事、多媒体等方式将古代诗文中的意境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感悟。如学生诵读《木兰诗》,教师可以先将《木兰诗》的整篇诗词用投影放出来,并带领学生解释通篇的意思。在帶领学生完成字面理解时,可以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剪辑播放《花木兰》的动画片,在和学生一边观看的同时一边对诗中的句子进行回忆,加深对《木兰诗》诗词的记忆。
4.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诵读。
首先是泛读。泛读就是引导孩子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经典进行广泛的阅读,以达到学生开拓视野、开阔思路的目的。其次是精读,对经典作品反复思考、边分析边评价,细细咀嚼、品味文中的“微言精义”,才能深得其中韵味,达到真正理解并融会贯通的目的。第三,针对不同的作品采取不同的速度进行诵读。对文字不多意义相对简单的作品进行快速阅读,迅速浏览快速了解作品大意;对复杂文章采取精读、细读、慢读来诵读。第四,反复读。对经典作品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反复诵读,深刻领会其中寓意。第五是边标记边阅读。对好词好句用笔记录下来,可以用做记号、做摘录的方式,记录优美的字句并写出读后感。
5.借助传统佳节或者相关活动加深经典诵读。
在我国的传统经典古诗词中,有很多优秀作品描写对我国的传统佳节,如对春节描写的作品,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元宵节的作品: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中写道: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描写端午节的诗词如宋代苏轼的《浣溪沙》中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教师应该抓住佳节的良好时机,让学生加深对相关古诗词更加形象的理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引导学生经典诵读,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经典的兴趣,使学生愿意积极的去诵读并长期坚持诵读的习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国学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潮流,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引经据典也是引以为豪的行为。让孩子诵读中华文化的经典,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丰富精神内涵、启迪智慧,让孩子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播下民族自豪的种子,引导孩子建立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王亚兰.浅谈“新课改”下国学经典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科技资讯.2016(02)
[2]胡玲燕.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江苏教育.2016(20)
[3]陆湘武.浅谈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15(09)
[4]徐静.“涵泳”——文言文诵读教学之灵魂[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2)
[5]叶枫.“诵读”溯源及涵义阐释[J].学周刊.2011(25)
[6]张心科.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J].教育学报.2009(01)
[7]倪文锦.中国百年语文教材的文化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08(08)
[8]罗瑾.对教材改革的哲学思考——由北京市高中语文教材引发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01)
作者简介:
王晶(1983年2月-),女,汉族,天津人,研究生,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