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锦明
近年来,学校响应习总书记“记得住乡愁”的号召,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落实立德树人的精神,以无锡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为依托,全力打造“乡愁追守者”学生发展联盟,助力学生品格提升和核心素养落地。
“乡愁追守者”发展联盟是指以学生联盟为主导、教师联盟为引导、家长联盟为辅导,依托各类校内外资源,学生自主建立的有组织架构、有共同乡愁追守目标、指向品格提升和素养发展的学习组织。本项目旨在为学生发展联盟中每个成员的成长架构平台,以追守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间艺术、民谣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为建设载体,通过唤醒乡愁、寻觅乡愁、守护乡愁、建设“乡愁”,涵养学生品格,实现以联盟的发展成就每一位乡愁追守者(学生),达成立德树人、品格提升的总目标。
本文着重介绍如何构建完善“四导五法六自”运行机制。
一、“四导”—项目实施的承载主体
学生主导。学生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学生主导的最高表现。“乡愁追守者”学生发展联盟把学生作为联盟运作的主体,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体验,给他们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解决,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前行。学校鼓励学生在四大联盟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创立六个子联盟:饮食文化联盟、建筑文化联盟、民间艺术联盟、民谣文化联盟、民俗文化联盟、名人文化聯盟。
教师引导。学校制定《“乡愁追守者”学生发展联盟行动纲要》,统领学生培养目标和发展路径。根据学生家乡所在不同区域,组建“吴地文化”“江淮文化”“徽州文化”“巴蜀文化”四个联盟,引导学生认识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逐步感受不同区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留住乡愁留住根。
家长辅导。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教育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来自家长的课程资源,为他们打开一扇扇通往故乡的窗,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利用节假日,通过“品家乡美食”“寻家乡古迹”“访民间艺术”“说家乡风俗”“讲家风家训”“唱家乡民谣”等途径认识家乡,体悟乡愁。
基地示导。德育基地和文化街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引作用。在对诸如中国吴文化博物馆、周恩来故居等游访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名人精神的指引,从而提升了品格。
“主导”“引导”“辅导”“示导”各因素在联盟中是动态平衡、和谐统一的,学生主导强调自主,教师引导强调方向,家长辅导提供保障,基地示导提供示范。“主导”“引导”“辅导”“示导”四位一体,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品格提升。
二、“五法”—项目实施的实现方式
合作法—学生主导联盟互助成长。注重联盟间和联盟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借力、相互鼓励,取长补短,共同见证彼此的青春成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由“我”转变成“我们”,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团队一起大步向前,如学校正在大力推行的“学生合作小组”,课堂上学生互帮互助,生活上彼此融合,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引航法—教师引导联盟引领成长。教师联盟重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在正确的航道上进行探索,教师转变身份,变讲为导,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引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学科中挑选骨干教师组成导师联盟,在四大文化联盟中分小专题引航学生深度认识家乡。
助推法—家长辅导联盟助力成长。家长在校外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法陪伴孩子走进家乡,走近家乡,在行走中逐渐了解家乡,在“访古迹”“寻名人”“尝美食”“唱歌谣”等活动中回味乡愁,乡愁在心中已深深扎根。如学校品牌项目“家长讲坛”,每周都会邀请来自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祖国山川之美、个人奋斗之美。
示范法—基地示导联盟激励成长。发挥基地联盟重成长体验的优势,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已有德育基地的基础上寻访、挖掘更多的德育基地,让孩子一起参与基地的建设,在参与中就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与情怀。如学校与中国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泰伯墓合作,让学生在参观体验中,结合自身实际,融合融会,体会吴风雅韵的精髓。
融汇法—整合各类联盟促进成长。各类联盟并非独自运作,各自为战,而是相互作用、动态和谐的。各类联盟共同协作,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具体文化形态展开探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品格提升。
三、“六自”—项目实施的运行策略
自设规划—展现追守者的尺度。做“乡愁追守者”需要具备正确的规划意识。“规划”是联盟运行的“导向”,导师联盟、家长联盟在规划阶段充当“引导者”角色,指导学生在明确联盟发展大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的规划,有规划的方向,有规划的途径,找到合适的达成自我品格提升的尺度。学生联盟成员既是规划的制定者,又是规划的执行者,同时还是规划的得益者。如在名人文化联盟中,学生在教师联盟引导、家长联盟辅导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制定详细方案。
自行管理—展现追守者的力度。做“乡愁追守者”需要具备自主参与意识,并能够有力度地进行自行管理。导师对学生授权和放权,将联盟内的事务交给学生去做,学生在广泛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生命在自主中绽放精彩。如学校的“乡愁追守者”学生发展联盟实施组织自治,导师联盟、家长联盟指导学生自设一套完备的管理运作机制。
自创活动—展现追守者的新度。做“乡愁追守者”需要具备大格局,有责任,有担当,更要有创新。“乡愁追守者”学生发展联盟改变以往教师规定主题的定性活动,代之以有活力的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有形式,有主题,有内容,有提升,联盟成员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如撰写名人名片,学习其嘉言嘉行;结合现实,学生合作创作民谣,发扬创新精神。
自我展示—展现追守者的广度。做“乡愁追守者”需要足够的自信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示中彰显个人风采,饱含家乡情怀。“乡愁追守者”学生发展联盟注重成员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创新,激发成员的内驱力,在自我展示的基础上获得责任、进取、感恩、珍惜、自信等优秀品质。如学生在对家乡深度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民谣二次创作,既有原有民谣的家乡风情,又有时代的精神风骨,这是对家乡最好的表达与尊重。
自主评价—展现追守者的信度。做“乡愁追守者”需要诚信地进行自主评价,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关注自身发展状况,从而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如在寻访民间艺术完成系列体验活动之后,学生针对自设规划和目标达成展开自主评价,并通过联盟互评、导师点评、家长助评来共同见证学生品格的提升。
自省成长—展现追守者的深度。做“乡愁追守者”需要具备自觉自省的意识,自我发现,自我寻找,在自我反省中寻求到新的生长点。如学生联盟成员反省自己在活动前规划、活动执行过程中,还有哪些欠缺,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在反省基础上生命得以更加美丽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