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需要安全整治,“滴滴该死”并不能解决问题

2018-11-07 10:00:48
协商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顺风网约车安全事件

近日,一篇题为《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讲到滴滴整改期间全面暂停深夜服务后,多个城市出现“打车难”。叫不到网约车的另一面,是出租车漫天要价、强行拼车、拒载、黑车暴增等乱象明显抬头。

连续出现两次顺风车安全事件后,多部门宣布对网约车平台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滴滴也在下线顺风车业务后,全面暂停深夜服务。但深夜服务叫停后所导致的打车难现象,或许应该让社会对于网约车安全的监管产生更多新的思考。

对于整改期间的打车难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启动相应的配套预案。但从长远出发,更有必要思考的是:对于网约车的监管,如何在保障安全与便利之间平衡,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次暂停深夜服务带来的影响,应该让人直观地看到,加强对网约车监管和治理,不是要退回到传统的出租车时代。

说到底,安全是网约车监管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却不是唯一的。如果为了确保安全,就抑制出行需求,这未免有点偷懒,也很难称得上是最优解决方案。所以,当务之急是重申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剔除与安全无关的标准设置,在为网约车安全补漏的同时,又确保有足够多的车辆准入,最终实现安全与服务便利的双赢。

连续发生安全事件,顺风车平台当然难以推卸责任,受到社会抨击也是理所当然。但骂一句“滴滴该死”,并不能解决问题。回到现实中,安全而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如何满足,应是最重要的社会关切。因此,不该由安全问题彻底否定整个网约车模式,而应促成社会对于如何实现更安全的网约车服务,进行更多务实的探讨,助推出台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顺风网约车安全事件
修德箴言
“大同黄花”搭上公益直播“顺风车”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共享经济税收征管挑战及对策——以网约车为例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爱情顺风车
幸福家庭(2019年14期)2019-01-06 09:14:58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国外是如何管理网约车的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公交车公共安全事件调查
南风窗(2014年16期)2014-05-30 08:13:46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